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传疑(傳疑)  拼音:chuán yí
研究学问时,对于有疑问不能解决的部分,不任意揣测,强做解释,而将问题保留,等待他人解决,以此强调治学的审慎。《谷梁传。庄公七年》:「春秋著以传著,疑以传疑。」《史记。卷一三。三代世表》:「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國語辭典》:状头(狀頭)  拼音:zhuàng tóu
1.状元。唐。卢储 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2.元代称原告为状头。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这事我自家不好问,二夫人,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國語辭典》:状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2.称现在各类考试中的榜首。
《國語辭典》:反坐  拼音:fǎn zuò
诬告他人应得的罪罚,反让诬告者自己承受。《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从实招来,是谁教你诬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条吗?」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
《漢語大詞典》:秘咒
1.隐秘不能告人的咒诀。
分類:隐秘告人
《國語辭典》:隐疾(隱疾)  拼音:yǐn jí
身体上不容易看到或不可告人的疾病。《礼记。曲礼上》:「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也称为「暗疾」。
《國語辭典》:鬼病  拼音:guǐ bìng
1.怪病、棘手难治的病。如:「他不知得了什么鬼病?群医束手无策。」
2.相思病。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见如今人远天涯近,难勾引,怎相亲,越加上鬼病三分。」
《國語辭典》:隐衷(隱衷)  拼音:yǐn zhōng
不愿告人的心事。
《國語辭典》:授意  拼音:shòu yì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使别人去执行。多指暗中进行而言。《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汪给事知道,授意与同科官,劾樊巡按一本。」
分類:告人照办
《國語辭典》:反诉(反訴)  拼音:fǎn sù
在同一诉讼中,被告向法院对原告提出的诉讼。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
1.众人俱知的事。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2.事理难以告人,唯有天地神明察鉴。元。高栻〈集贤宾。倚帏屏套。梧叶儿〉曲:「到如今怨他谁,这烦恼则除是天知地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三出:「生员为小姐费心,除了天知地知,陈最良那得知?」
《國語辭典》:怀鬼胎(懷鬼胎)  拼音:huái guǐ tāi
比喻心中暗藏著不可告人的念头或计谋。《水浒传》第五回:「这刘太公怀著鬼胎,庄家们都捏著两把汗。」
《漢語大詞典》:龟厌不告(龜厭不告)
谓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语出诗·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郑玄 笺:“犹,图也。卜筮数而瀆龟,龟灵厌之,不復告其所图之吉凶。言虽得兆,占繇不正。”汉书·艺文志:“龟厌不告,以为刺。” 颜师古 注:“言卜问烦数,媟嫚於龟,龟灵厌之,不告以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