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3,分205页显示  上一页  191  192  193  194  195  197  198  199  20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吴友如( 嘉猷、猷 )
吴国珍(子聘 席儒 )
吴成熙
吴永安(静堂 )
吴兆棨(次符 )
吴桂丹(万程 秋舫 )
吴汤兴(绍文 )
吴焘(子明 )
吴国镛
吴成周
吴浚
吴之英(伯朅 )
吴庆焘(宽仲 庆恩 文鹿 )
吴恭亨(悔晦 )
吴树芬(别称 吴树芬 栘香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3 【介绍】: 清浙江元和人,名嘉猷,一作名猷,以字行。寓上海。擅工笔画,亦善写意画及界画。光绪十年,应聘主编《点石斋画报》,风行一时。旋又自创《飞影阁画报》。有《吴友如画宝》。
吴国珍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国珍(1853年—?),字子聘,号席儒,都京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举人,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29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吴成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成熙,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3 【介绍】: 字静堂,清云南广西州(今云南泸西金马镇清水沟村)人。岑毓英部将,称骁勇,以功累擢提督。治云南边防,法越之战,永安多有功。和议成,署昭通镇。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吴兆棨,字次符,合肥人,光绪乙酉拔贡,著《寓生居诗集》。
吴桂丹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桂丹(1855年—1902年),字万程,号秋舫,广东高要县广利镇水坑乡(今鼎湖区桂城街道水坑村)人。晚清官员。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由二甲庶吉士升补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北京病卒,由长子远基扶柩回籍,葬于宋隆岭脚村虎山之原。2012年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其墓仍然保存完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汤兴 (?~1895),字绍文,清苗栗铜锣湾秀才。生性豪爽,以侠义闻名于乡里。乙未(1895)割台,巡抚唐景崧授予统领关防,遂返乡招集义勇,编列营号。是年六月中旬,日军南下新竹,吴氏扼守大湖口,与日军激战。后因饷械告罄,退入十八尖山,与新楚军合攻新竹。复因日方援兵至,遂撤往彰化地区。「八卦山之役」彰化义军守将多战死,吴氏率师上山接应,于枪林弹雨中,往来指挥,奋勇杀敌,最后中弹身亡。 有诗一首,见吴幅员《台湾诗钞》,今据以校录。
吴焘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吴焘(1855年—?),字子明,云南省永昌府保山县(今云南省保山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元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年,登进士。光绪八年,任广西荔浦县知县。光绪十六年,任直隶赵州高邑县知县。后改任直隶邯郸县知县、直隶开州知州。光绪二十七年,任冀州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三年,署吉林提法使、督办吉林营务。光绪三十四年,任吉林提法使。
吴国镛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国镛,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3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成周,浙江省处州府缙云县人,清朝地方官员。同进士出身。吴成周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接替葛培义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893年由王用和接任。
吴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浚,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66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之英(1857—1918),字伯朅,四川名山县人。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为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四川国学院院正。为四川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参与组织“蜀学会”并任《蜀学报》主笔,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潜心著述,有《寿栎庐丛书》、《中国通史》等书行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57-?,字宽仲,亦名庆恩,号文鹿。襄阳人。光绪壬午科举人。清末湖北咨议局议长,未一年辞职,改任江西赣南道道台。辛亥革命后,吴庆焘在上海一带卖字为生。有《襄阳四略》、《笄珠仙馆诗存》、《笄珠仙馆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湖南慈利人。近代古文家、诗人,南社社员。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树棻(1857年—?),又称吴树芬,字栘香,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属济南市)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乡试中举;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第一名(会元),同年殿试二甲进士,改庶吉士。光绪七年,任武英殿协修。光绪九年,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光绪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教习庶吉士。光绪十五年,任方略馆纂修、河南学政。光绪十九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任四川学政。光绪二十一年,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三年,任兵科给事中。光绪二十七年,署陕西按察使,任陕西凤邠盐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