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吴江
(1). 吴淞江 的别称。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 三国 吴 韦昭 注:“三江: 吴江 、 钱唐江 、 浦阳江 。” 宋 毛滂 《过吴淞江》诗:“参军身外祇图书,独与 吴江 分不疎。”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征帆自北来,晚泊 吴江 湄。”
(2).县名。属 江苏省 。 柳亚子 《迭韵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 吴江 。”
《漢語大詞典》:松江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漢語大詞典》:松陵
(1). 吴淞江 的古称。为 太湖 支流三江之一,由 吴江县 东流与 黄浦江 汇合,出 吴淞口 入海。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诗:“ 松陵 清浄雪初消,见底 新安 恐未如。”参见“ 松江 ”。
(2). 吴江县 的别称。 宋 姜夔 《过垂虹》诗:“曲终过尽 松陵 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江县》:“ 吴江县 ,府东南四十五里,东北至 松江府 …… 唐 曰 松陵镇 。 乾寧 二年, 杨行密 与 钱鏐 相攻,设砦於此,属 松江镇 。”
《漢語大詞典》:松江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漢語大詞典》:青丘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漢語大詞典》:沪渎(滬瀆)
(1).古水名。指 吴淞江 下游近海处一段(今 黄浦江 下游)。因当地人民用“沪”在江海之滨捕鱼为业而得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袁府君 即日便征, 遗 已聚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於 沪瀆 ,败。”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崑山县 ﹞东南一百九十里,有 晋 将军 袁山松 城, 隆安 二年筑,时为 吴郡 太守,以御 孙恩 军,在 沪瀆 江滨,半毁江中。”
(2).见“ 沪瀆垒 ”。
《漢語大詞典》:沪渎垒(滬瀆壘)
古垒名。为 东晋 虞潭 、 袁山松 先后所筑。故址在今 上海市 旧 青浦镇 西, 宋 代已沦入江中。晋书·虞潭传:“又修 沪瀆垒 ,以防海抄,百姓赖之。”晋书·孙恩传:“ 吴国 内史 袁山松 筑 沪瀆垒 ,缘海备 恩 。” 清 吴伟业 《江上》诗:“江过 濡须 谁筑垒?潮通 沪瀆 总安流。”
分類:先后
《国语辞典》:申浦  拼音:shēn pǔ
上海的吴淞江,也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故沿称上海为「申浦」。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 吴淞江 、 娄江 、 东江 分流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 。”
(2).指 湖南省 岳阳 北, 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
(3).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 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钱清江 、 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 、 多衣江 、 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过去是十分悲惨的。”他如 广东 郁水 ( 西江 )、 浈水 ( 北江 )、 浪水 ( 东江 )合流处, 广西藤江 、 绣江 、 桂江 合流处都叫 三江口 。
《漢語大詞典》:鹤江(鶴江)
水名。即今之 吴淞江 ,也称 苏州河 。
《国语辞典》:闸北(闸北)  拼音:zhá běi
地名。指上海北部地区。南临吴淞江,京沪、沪杭甬、淞沪等铁路在此处接轨。
《国语辞典》:上海滩(上海滩)  拼音:shàng hǎi tān
上海市原是长江出口附近、黄浦江和吴淞江交会处的一个小渔村,故上海也称为「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