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山涛鉴
 
公才山吏部
 
名贤启事

相关人物
山涛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列传〉~225~
涛再居选职十有馀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总集〉~088~
《山公启事》三卷

简释

山公启事:喻知人能鉴,荐才举贤。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例句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

《國語辭典》:启事(啟事)  拼音:qǐ shì
1.陈述事情。《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董卓》:「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2.陈述事情的奏章或函件。南朝梁。沈约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
3.机关、团体或个人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张贴在布告栏上的文字。如:「徵才启事」、「寻人启事」、「道歉启事」。
《国语辞典》:鸣谢启事(鸣谢启事)  拼音:míng xiè qǐ shì
受人恩惠或庆贺后,公开陈述表达谢意的启事。通常刊载于报纸、刊物或在电视、广播中播出,或张贴于通衢中。
《国语辞典》:更正启事(更正启事)  拼音:gēng zhèng qǐ shì
因发布的讯息错误,重新公开用以更正的书面陈述,。如:「今日报上有多则更正启事。」
《国语辞典》:警告启事(警告启事)  拼音:jǐng gào qǐ shì
事前做公开告诫的书面陈述。如警告逃妻的启事。
《国语辞典》:通知启事(通知启事)  拼音:tōng zhī qǐ shì
对外有所通告的书面陈述的文件,通常刊载于传播媒体或布告栏。
《国语辞典》:徵求启事(徵求启事)  拼音:zhēng qiú qǐ shì
公开徵求人、物的启事。如:「这则徵求启事已在报上连续刊登了三个月。」
《国语辞典》:道歉启事(道歉启事)  拼音:dào qiàn qǐ shì
登在报纸、杂志上的道歉文章。如:「他在报上登了一则道歉启事,为自己的鲁莽向朋友致上最真诚的歉意。」
《國語辭典》:山公启事(山公啟事)  拼音:shān gōng qǐ shì
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國語辭典》:说帖(說帖)  拼音:shuō tiě
条陈意见及办法的书简。《老残游记》第三回:「至于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说帖呈览,何如?」
《國語辭典》:劄子  拼音:zhá zi
官府中的往来文书。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亦谓之录子,今谓之劄子。」也作「札子」。
《國語辭典》:花红(花紅)  拼音:huā hóng
1.旧俗遇有喜庆吉事,喜用插金花、披红绸来表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2.本指喜庆时赏赐给他人的钱物,后泛指犒赏物及奖金。《平妖传》第二二回:「只要男家财礼多,并望花红谢礼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将来见了煤,赚了钱,怎样拆给他花红,怎样谢给他酬劳?」
3.企业团体所分的红利。
《國語辭典》:红利(紅利)  拼音:hóng lì
企业之盈馀分享给经理人或员工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榜子
舟人,船夫。 宋 梅尧臣 《望芒砀山》诗:“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廻头问榜子,前巘是 芒碭 。” 清 周亮工 《将发剑津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一:“江风吹药灶,榜子促医人。”
分類:船夫
《國語辭典》:告白  拼音:gào bái
1.明白告述。《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徐邈》:「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
2.对公众的告示、广告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出版之后,又买了两家新闻纸的告白。」
《國語辭典》:揭帖  拼音:jiē tiě
1.旧时张贴的通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其罪。」
2.向上司陈诉的报告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不想安绵兵备道与闻参将不合,时值军政考察,在按院处开了款数,递了一个揭帖,诬他冒用国课,妄报功绩,侵剋军粮,累赃巨万。」
《漢語大詞典》:揭贴(揭貼)
亦作“ 揭帖 ”。 犹张贴。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祐 四年六月九日勑:坊场钱并依上件助役钱,已得指挥,令封桩户房一就置簿揭贴。”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 宋 元丰 中,詔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谓揭而贴之。古贴帖通用。”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
分類:张贴
《漢語大詞典》:山公启
同“山公啟事”。 启,亦写作“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 唐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 宋 黄庭坚 《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分類: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