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察听(察聽)  拼音:chá tīng
察看探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晚来自在堂中睡了,越加留心察听。」《红楼梦》第七一回:「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
《漢語大詞典》:钩用(鉤用)
听取采用。庄子·天运:“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 周 召 之迹,一君无所鉤用。” 陆德明 释文:“鉤,取也。”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言不鉤用于一君,而为无穷之遗教。”
分類:听取采用
《漢語大詞典》:厌闻饫听(厭聞飫聽)
谓充分听取。 宋 曾巩 《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飫听其人民之事,而 江 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分類:充分听取
《漢語大詞典》:悬鼗建铎(懸鞀建鐸)
语本《淮南子·氾论训》:“ 禹 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諭寡人以义者击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因以“悬鞀建鐸”指听取臣民意见。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观於今日諫諍设专官,民隐不上达,而始知圣人悬鞀建鐸,庶人传语之法善也。” 清 陈炽 《议院》:“泰西议院之法,本古人悬鞀设鐸,閭师党正之遗意。”
《国语辞典》: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国语辞典》:语音邮件(语音邮件)  拼音:yǔ yīn yóu jiàn
一种存放语音的电子邮件。要听取内容必须用语音播放程式。
《漢語大詞典》:总街之庭(總街之庭)
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汤 听取民意之处。管子·桓公问:“ 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 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 立諫鼓於朝,而备讯唉; 汤 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
《國語辭典》:公听并观(公聽並觀)  拼音: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全面观察问题。《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國語辭典》:不以人废言(不以人廢言)  拼音:bù yǐ rén fèi yán
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指不因为瞧不起这个人,就认为他的话一无可取。也作「不因人废言」。
《國語辭典》:充耳不闻(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漢語大詞典》:牌期
旧时督抚接见僚属、听取意见的日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一时也不敢投信,候准牌期,跟着同班一大帮,走进二堂。”
《國語辭典》: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汉。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國語辭典》:明目达聪(明目達聰)  拼音:míng mù dá cōng
耳目不被蒙蔽。语本《书经。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形容对事情有全面性的了解。《明史。卷一七九。章懋传》:「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清史稿。卷四四五。朱一新传》:「我皇太后、皇上明目达聪,岂有跬步之地而或敢售其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