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民听(民聽)
(1).民众的听闻。《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处士 豫章 徐稚 ……德行纯备,著于民听。”宋书·武帝纪下:“其有狱讼亏滥,改刑乖愆,伤化扰治,未允民听者,皆当具以事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虽仄影毗道,徇身赞德,朝徽不昭,民听具溢,岂非性力知限,鉴度有崖。”
(3).民众听从。左传·桓公二年:“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窃以钱文宜一,轻重大小宜均,则民听不疑,行用不惑。”
《國語辭典》:听受(聽受)  拼音:tīng shòu
听信。《汉书。卷三○。艺文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
《漢語大詞典》:伏听(伏聽)
(1).谓暗中探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伏於隐处,听军虚实。”
(2).谓俯伏听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3).谓恭顺地听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二人拜而起,狼狈而行。既归,如命,不解其意,但伏听之。过数日,相传罪人已得,伏诛讫。夫妻相庆。”
《國語辭典》:听用(聽用)  拼音:tīng yòng
听从采用。《书经。大禹谟》唐。孔颖达。正义:「无孝,无信验。不询专断,终必无成,故戒勿听用。」《西游记》第二八回:「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
《漢語大詞典》:一唯
(1).语出《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 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 颜子 问目,却是初学时; 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时也。” 明 李贽 《寄焦弱侯书》:“观自言 回 死则亡,未闻有好学者,则 参 虽一唯,亦不得谓之好学矣。”
(2).谓完全听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 冯保 势虽张,然一唯 江陵 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国语辞典》:听令(听令)  拼音:tīng lìng
听从命令。《三国演义》第二回:「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
《國語辭典》:依随(依隨)  拼音:yī suí
1.顺从。宋。柳永 驻马听。凤枕鸾帷词:「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也作「依从」。
2.跟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二出》:「被父母禁持,投东摸西,将一个表子依随。」
《漢語大詞典》:受辞(受辭)
(1).听从君主的令词。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
(2).亦作“ 受词 ”。听取供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黼 ( 王黼 )怒,令吏从 辅 ( 曹辅 )受词, 辅 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於家。”
《國語辭典》:信从(信從)  拼音:xìn cóng
信任听从。《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高丽之兵脆弱,袜啰之言誇诞,说谎的言语也,不可信从。」《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矫公初时也还有信从之意,听说到『收回雷部,也未可知』,到不免有疑。」
《漢語大詞典》:稽命
不及时听从命令。《南齐书·氐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怀挟诡态,首鼠两端,既已被伐,盘桓稽命。”
《漢語大詞典》:曲听(曲聽)
谓勉强听从。史记·游侠列传:“ 解 夜见仇家,仇家曲听 解 。” 司马贞 索隐:“仇家曲听,谓屈曲听 解 也。”
分類:勉强听从
《漢語大詞典》:听习(聽習)
听从熟悉情况者的意见。韩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
《漢語大詞典》:听唤(聽唤)
听从使唤。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杖,乘马听唤。”
分類:听从使唤
《國語辭典》:就范(就範)  拼音:jiù fàn
使人顺从,听任支配。清。林则徐〈会奏请将高廉道暂驻澳门查办夷务片〉:「俟整顿一二年后,如果诸夷就范,鸦片肃清,再将该道撤回高廉。」
《漢語大詞典》:供命
犹言执行命令,听从差遣。《孔子家语·王言解》:“有土之君,脩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始皇 刻石纪功……歷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効珍比夫异兽,供命等乎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