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周遍含容观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呵雕阿那含经
毗那夜迦含光轨
增一阿含经
鸯堀多罗阿含
杂含
四种阿含经
四义──经含四义
含摄藏
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
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
斯陀含果
斯陀含向
佛类词典(续上)
阿那含向周遍含容观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呵雕阿那含经
毗那夜迦含光轨
增一阿含经
鸯堀多罗阿含
杂含
四种阿含经
四义──经含四义
含摄藏
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
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
斯陀含果
斯陀含向
阿那含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向阿那含果修行之位名。为四向中之第三向。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术语)向阿那含果修行之位名。为四向中之第三向。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周遍含容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无所不在曰周遍,无法不摄曰含容。故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是则一多无碍,大小相含,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神用不测,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
(术语)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无所不在曰周遍,无法不摄曰含容。故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是则一多无碍,大小相含,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神用不测,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说法者。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说法者。
呵雕阿那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佛赞呵雕优婆塞八事。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佛赞呵雕优婆塞八事。
毗那夜迦含光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之异名。以是为含光师之记也。
(经名)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之异名。以是为含光师之记也。
增一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四阿含之第一。(参见:阿含经)。梵Ekottara-a%gama,巴An%guttara。
(经名)五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四阿含之第一。(参见:阿含经)。梵Ekottara-a%gama,巴An%guttara。
鸯堀多罗阿含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阿含之一。见善见律毗娑沙一。
(经名)五阿含之一。见善见律毗娑沙一。
杂含
【佛学大辞典】
(经名)杂阿含经之略称。
(经名)杂阿含经之略称。
四种阿含经
【佛学常见辞汇】
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
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
四义──经含四义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法义〕,法即可轨可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十界同遵,无不轨则故也。(遵,依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二、常义〕,常即不迁不变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三世而不改易故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贯义〕,谓如来所说之经,贯穿一切深妙义理故也。
〔四、摄义〕,谓如来所说之经,摄持所化一切众生故也。
(出翻译名义)
〔一、法义〕,法即可轨可则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十界同遵,无不轨则故也。(遵,依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二、常义〕,常即不迁不变之义。谓如来所说之经,三世而不改易故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贯义〕,谓如来所说之经,贯穿一切深妙义理故也。
〔四、摄义〕,谓如来所说之经,摄持所化一切众生故也。
含摄藏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依止,以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名含摄藏。
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依止,以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名含摄藏。
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
【三藏法数】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声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声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斯陀含果
【三藏法数】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爱,迷惑不了也。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爱,迷惑不了也。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斯陀含向
【三藏法数】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