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杂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杂阿含本经中之撮要别译。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阿含经或五阿含经之一。杂集不摄于其馀之阿含经者。宋求那跋陀罗译。五十卷。此外有别译杂阿含经十六卷,失译。杂阿含经一卷,失译皆自大部中撮要别择者。梵Sam%yukta%gama。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玄,严佛调共译。说断生死应念十二因缘。
阿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属于阿含之部门也。原为佛说之总称,后大乘经兴,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总名为小乘,遂为小乘经之异名。北方佛教谓长中杂增一为四阿含,四阿含及属于此者,总称为阿含部。南方所传者,于四阿含之外,称小乘杂部为屈陀迦阿含,是为五阿含。至元录六出一百十一部,三百三十七卷。注曰:「重单合译,阿含部类支派别行,并编于此。」明藏目录举称为小乘阿含部者一百三十七部。又南方所传之巴利圣典,于四阿含经外,现存屈陀迦阿含十五部。
【佛学常见辞汇】
属于阿含的部门。
阿那含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a%ga%min,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大乘义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还。小乘法中,更不还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那含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得阿那含果报之位名。无量寿经下曰:「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佛学常见辞汇】
贝阿那含条。
【三藏法数】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阿那含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向阿那含果修行之位名。为四向中之第三向。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周遍含容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无所不在曰周遍,无法不摄曰含容。故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是则一多无碍,大小相含,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神用不测,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说法者。
呵雕阿那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佛赞呵雕优婆塞八事。
毗那夜迦含光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之异名。以是为含光师之记也。
增一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四阿含之第一。(参见:阿含经)。梵Ekottara-a%gama,巴An%guttara。
鸯堀多罗阿含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阿含之一。见善见律毗娑沙一。
杂含
【佛学大辞典】
(经名)杂阿含经之略称。
四种阿含经
【佛学常见辞汇】
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