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5,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蛇含
斯陀含
不含糊
阿那含
含春王
含珰
含肥
含蘤
含螀
含经堂
含跨
含类
含脸
含吮
含听
《漢語大詞典》:蛇含
(1).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茎倾卧。全株有伏毛。叶多为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花黄色,成聚伞花序。中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肿、溃疡等症。又称蛇衔。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蛇含
(2).见“ 蛇含石 ”。
《漢語大詞典》:蛇含石
亦省作“ 蛇含 ”。 即蛇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蛇黄:“蛇黄生腹中,正如牛黄之意。世人因其难得,遂以蛇含石代之,以其同出於蛇故尔……蛇含自是一种石,云蛇入蛰时,含土一块,起蛰时化作黄石,不稽之言也。”参见“ 蛇黄 ”。
《国语辞典》:斯陀含  拼音: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来此世间一次,便可證得解脱。斯陀含可分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趋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國語辭典》:不含糊  拼音:bù hán hu
不马虎、不随便。含真实而美好的意思。如:「他做事从不含糊。」
《國語辭典》:阿那含  拼音:ā nà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三果。證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来,而升到天界,并在天界證涅槃。阿那含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證二果,正趋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也作「不来」、「不还」。
《漢語大詞典》:含春王
酒的美称。 宋 陶谷 清异录·含春王:“ 唐 末, 冯翊 城外酒家门额书云:‘飞空却回顾,谢此含春王。’於‘王’字末大书:‘酒也。’字体散逸,非世俗书,人谓是 吕洞宾 题。”
分類:
《分类字锦》:含珰(含珰)
见上注。
分类:蚌蛤
《韵府拾遗 微韵》:含肥
扬雄太元赋:薰以芳而致烧兮,膏含肥而见焫。
《漢語大詞典》:含蘤
犹含葩。后汉书·张衡传:“天地烟煴,百卉含蘤。”
《韵府拾遗 阳韵》:含螀(含螀)
周邦彦汴都赋:含螀巨螯。
《漢語大詞典》:含经堂(含經堂)
清 徐元文 之室名。 清 曹寅 《真州送南洲归里》诗:“ 含经堂 下锄芸处,无事休题白练裙。”
《漢語大詞典》:含跨
犹超越。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 元嘉 中,有 谢灵运 ,才高词盛,富艷难踪,固已含跨 刘 ( 刘琨 ) 郭 ( 郭璞 ),凌轢 潘 ( 潘岳 ) 左 ( 左思 )。”
分類:超越
《漢語大詞典》:含类(含類)
佛教语。各类众生。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於是微言广被,拯含类於三途;遗训遐宣,导羣生於十地。”参见“ 含识 ”。
《漢語大詞典》:含识(含識)
佛教语。谓有意识、有感情的生物,即众生。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愍含识,资惠命,引苍生,归法性。”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开发含识,济渡羣生。”南史·梁纪上·高祖武帝:“於是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
《國語辭典》:含脸(含臉)  拼音:hán liǎn
板著面孔。《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厮含脸,只指望老娘陪气下情。」
分類:面孔
《漢語大詞典》:含吮
犹吮吸。南史·隐逸传下·范元琰:“祖母患痈,恒自含吮。”
分類:吮吸
《漢語大詞典》:含听(含聽)
谓倾听采纳。后汉书·袁绍传上:“又议郎 赵彦 ,忠諫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含听,改容加锡。”
分類:倾听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