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1
词典
6
分类词汇
25
共31,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词典
含糊
不含糊
含糊不清
含糊其词
含糊其辞
含含糊糊
分类词汇
朦胧
淡荡
暧昧
囫囵
笼统
含忽
糊涂
模棱
活络
《國語辭典》:
含糊
拼音:
hán hú
1.言语不明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听了他这一片狂妄的话,也犯不著合他斗气,只得含糊著答应了几个『是』。」也作「含胡」。
2.做事不澈底,马马虎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也作「含胡」。
分類:
含糊
声音
办事
差劲
敷衍
言语
无能
马虎
意思
苟且
不清
不认
清晰
认真
明确
《國語辭典》:
不含糊
拼音:
bù hán hu
不马虎、不随便。含真实而美好的意思。如:「他做事从不含糊。」
分類:
不含糊
含混
不错
《國語辭典》:
含糊不清
拼音:
hán hú bù qīng
1.发音不清楚。如:「他向来有口吃的毛病,讲起话来总是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2.做事不明确,没有条理。如:「处事若含糊不清,往往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分類:
含糊不清
躲躲闪闪
主张
缺乏
明确
表态
模棱两可
暧昧
《漢語大詞典》:
含糊其词(含糊其詞)
亦作“ 含糊其辞 ”。 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东周列国志》
第五七回:“二人先受 岸贾 ( 屠岸贾 )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 赵 氏分辨。”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三回:“也曾问过,无奈他含糊其词,只説在个‘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住。”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
:“其实这只要看政府巧电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 柳青
《铜墙铁壁》
第二章:“ 金树旺 含糊其词说,同情地看着那乡长戴上草帽,失望地出去了。”
分類:
话说
说得
不清
清楚
明确
《國語辭典》:
含糊其辞(含糊其辭)
拼音:
hán hú qí cí
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如:「交代事情必须一清二楚,不可含糊其辞。」
《漢語大詞典》:
含糊其词(含糊其詞)
亦作“ 含糊其辞 ”。 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东周列国志》
第五七回:“二人先受 岸贾 ( 屠岸贾 )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 赵 氏分辨。”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三回:“也曾问过,无奈他含糊其词,只説在个‘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住。”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
:“其实这只要看政府巧电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 柳青
《铜墙铁壁》
第二章:“ 金树旺 含糊其词说,同情地看着那乡长戴上草帽,失望地出去了。”
分類:
话说
说得
不清
清楚
明确
《國語辭典》:
含含糊糊
拼音:
hán hán hú hú
1.说话不清楚的样子。《红楼梦》第三二回:「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
2.形容做事不切实际,马马虎虎。《文明小史》第六○回:「那些军机大臣连报都不看的,见了『目的』、『方针』那种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还难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
分類:
含混
不清
《國語辭典》:
朦胧(朦朧)
拼音:
méng lóng
1.月色昏暗的样子。唐。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诗:「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西游记》第八一回:「睁著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著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2.不清楚、模糊。唐。
李峤
〈
早发苦竹馆
〉诗:「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红楼梦》第四一回:「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3.糊涂。《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分類:
朦胧
模糊
神志
微明
含糊
微明貌
不清
糊涂
迷糊
《漢語大詞典》:
淡荡(淡蕩)
(1).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诗:“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明 贾仲名
《金安寿》
第一折:“绣幃中淡荡春风,红浪轻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馀录·平原闻诗记》
:“对景一吟,意惟清丽,如朝烟夕霞,别具一种淡荡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犹含糊。 冰心
《往事二》
八:“一切离别恨都不是淡荡的,犹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湿的。”
(3).犹散淡;悠闲自在。 清
钱谦益
《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
:“羡君真作淡荡人,閒即牵舟湖上住。”
分類:
含糊
迂回
悠闲
自在
和舒
《國語辭典》:
暧昧(曖昧)
拼音:
ài mèi
1.含混不清、幽暗不明。《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
2.行为不光明磊落,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如:「他们之间似乎有暧昧的行为存在。」
分類:
暧昧
含糊
不光
光明
模糊
不便
公之于众
《國語辭典》:
囫囵(囫圇)
拼音:
hú lún
1.完整、整个。元。张可久〈沉醉东风。元气初包混沌〉曲:「元气初包混沌,皮囊自喜囫囵。」《西游记》第四三回:「将这两个和尚囫囵蒸熟,具柬去请二舅爷来,与他暖寿。」
2.笼统含糊。《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也作「鹘沦」。
分類:
含糊
完整
糊涂
个儿
《國語辭典》:
笼统(籠統)
拼音:
lóng tǒng
概括不加分析。有含混、不明确的意思。《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姬公看了,莫测高深,只笼统赞了声『好』。」也作「拢统」。
分類:
笼统
含糊
概括
容物
无分
不具
上下
分别
具体
下部
大小
显著
《漢語大詞典》:
含忽
(1).犹含糊。马虎;不认真。 老舍
《骆驼祥子》
一:“象他赁的那辆……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
(2).犹含糊。示弱。 老舍
《二马》
第二段十:“虽然他的腿弯着一点,可是走起路来,一点不含忽……不但不扭,并且走得飞快。”
分類:
含糊
马虎
不认
认真
《國語辭典》:
糊涂(糊塗)
拼音:
hú tú
混乱、不清楚。《宋史。卷二八一。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红楼梦》第二五回:「你这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也作「胡突」、「胡涂」、「糊突」、「鹘突」。
分類:
糊涂
模糊
含糊
头脑
方言
不清
明确
事理
食品
《國語辭典》:
模棱(模稜)
拼音:
mó léng
比喻态度、意见或语言含糊不定。参见「摸棱两可」条。
分類:
遇事
不置可否
态度
含糊
《國語辭典》:
活络(活絡)
拼音:
huó luò
1.灵活、通达。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2.不确定、模棱两可。《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大娘定个日子,好叫姐姐家去,这活络话怎么住的安稳?」
3.使血脉流通。如:「活络筋骨」。《野叟曝言》第三三回:「石氏裹在被中,略有暖气,又被烧酒一冲,顿觉周身活络起来。」
分類:
活络
灵活
含糊
摇动
不拘
不稳
明确
拘泥
稳定
通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