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君(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市宝山区)。中国政治家、观念论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中华民国宪法之父。1906年他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结识了梁启超和张东荪等人。1907年9月,他参加了梁启超的政闻社。1909年6月,他在东京参与设立咨议局事务调查会,8月参与创办杂志《宪政新志》。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中法政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9—1913 【介绍】: 清安徽庐江人,字彦复,号君遂。吴长庆子。荫生。官刑部主事,与刚毅争一案,愤而自脱公服出署。弃官后居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后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吴保初,字彦复,一字君遂,庐江人。荫生,官刑部主事。有《北山楼集》。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达,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淮军将领吴长庆之子,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光绪二十一年(1895)授刑部山东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事,秋审处帮办。甲午中日战争后,保初上《陈时事疏》,刑部尚书刚毅抑不上达,乃愤然引疾南归。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卧病,民国三年(1913)卒。遗著有《未焚草》、《北山楼集》、《北山楼续集》,安徽古籍整理委员会编辑为《北山楼集》,黄山书社印行。
叶先圻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先圻(1870—?),字君邃,号紫封,江西萍乡人。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二甲36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江西咨议局副议长、江西督府政事部副部长,汪精卫政权的立法院秘书长、文书局长、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在1918年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叶先圻为江西省庐陵道选出的七名众议员之一。
王弼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弼(1884年—?年),字君杰,广东省嘉应直隶州人,康奈尔大学毕业,工科进士,铁路工程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姚秋园(1871~1952),名梓芳,字君悫,光绪三十二年京师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授以举人衔,任法部主事。民国历任汕头厘金局长、上海全国烟酒处督办等职。古文师桐城派,为林琴南弟子,林评其文“叙事明达,赞论雅有雄浑之气”。著有《觉庵丛稿》《秋园文钞》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1—1908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醇亲王奕譞子,母为慈禧太后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死,由慈禧太后决策,继文宗为子,嗣帝位。次年,改元光绪,由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号为亲政,仍由太后操纵一切。在位时国势日非,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败于日本,深受刺激,决心自强。二十四年,用康有为等实行新政,下诏“明定国是”,史称“戊戌变法”。同年,被慈禧太后幽禁,变法失败。庚子之役,随太后逃往西安。回京后,健康情形逐渐恶化。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去世。谥景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德宗景皇帝,醇贤亲王长子,入嗣文宗显皇帝。建元光绪,在位三十四年。葬崇陵。
萧如松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萧如松(1872~1933),字君竹。彰化社头乡人。父萧水富(字锦江)为清举人,有名于时。萧如松自幼饱读诗书,奠下深厚汉学基础,且精于诗学。日治后为地方著名士绅,明治三十九年(1906),曾为社头乡彩票零售商。大正十三年(1924)应黄溥造、林天爵之邀,与陈占明、张庐山、詹作舟等人成立员林「兴贤吟社」。该社自创立至昭和八年(1924~1933)的十年间,是这批文人最活跃的时期,萧如松也在这阶段积极参与诗会活动,并有许多与诗友往来唱和之作。其子萧玉衡亦为兴贤吟社社员。〖参考张瑞和《员林兴贤吟社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6月。 〗 以下作品,据《台南新报》、《诗报》、《兴贤吟社百期诗集》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3-1931,字君木,浙江慈溪人。生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卒于民国二十年,年五十九岁。少孤,从母俞受诗。年十五六,斐然有著作志。二十补诸生,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以拔贡试于朝,列二等。例得知县,拜自显为儒官,受丽水县学训导。寻调宣平,因病不赴。年甫三十,归,不复出,与吴昌硕、况周颐、朱孝藏、程颂万游,交尤笃。晚,以疾卒于海上旅次。开为文华实相资,诗出入杜、韩、黄、陈,兼工倚声,尝与陈境塘等结剡社。著有《回风堂文》若干卷,诗若干卷,词一卷,日记若干卷,杂著若干种,藏于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3.9.7-1952.3.1,江苏省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字晋余,号君九,又号螾庐。清光绪甲辰(1904年)科进士,官学部郎中。业余昆曲家,民国初年在天津入审音社。
李墌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墌(1874年-1926年),即朝鲜纯宗。朝鲜王朝第27任君主、大韩帝国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字君邦,号正轩,是朝鲜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闵氏夫妇仅存的儿子。1875年册封王世子,1895年晋升王太子,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后封皇太子。1907年高宗退位,李墌即位,改元“隆熙”。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灭亡。8月29日,李墌下诏退位,降封为昌德宫李王。1926年病逝,时年五十三岁,庙号纯宗,谥号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葬于裕陵。死后引发六·十万岁运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6—1906 【介绍】: 清四川绵州人,字君儒。在上海经商时加入同盟会。清光绪三十二年返里,在四川各地宣传革命,并拟在江油起事。事泄,率众退至剑州,旋入小燕山。川督锡良派军队进攻,拒战数日,力竭牺牲。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
李实,字世名,号充之,新会人。乾隆乙卯进士,官惠州教授。有《锄月轩诗钞》。

人物简介

维基
马君实(1876年—1926年),又名马君寔、后改名马振宪,字冀平,号寄翁,又号无寄,安徽省桐城县市乡(后为桐城县城关镇)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诗人、佛教居士,进士出身。马君实出身名门。高祖马宗琏、曾祖马瑞辰,皆治汉学。祖马三俊,举孝廉方正。父马复恒,辅佐丁汝昌治理海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马君实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三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马君实进士馆法政大学毕业,授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协修官、编书处协修官、法律馆纂修官。曾经被选派到日本考察政治,回到中国后写出《考察纪实》数十万字出版。因为和慈禧太后政见不同,故未受到重用,仍然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民国2年(1913年),马君实获荐任为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后来担任安徽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6年(1917年),许世英担任北京政府交通部部长,马君实获聘为京津铁路段段长。民国11年(1922年),获聘为安徽省财政厅厅长。任内,淮河水灾,马君实提议拨款赈灾,还拍卖了自家的房产,为灾民捐款数千金。民国12年(1923年),调任安徽特派交涉员兼芜湖监督。民国14年(1925年),出任国务院参议,兼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马君实信仰佛教,平日穿布衫,吃素食,诵经参禅,乐善好施。常常着袈裟、芒鞋,安坐在安庆迎江寺,并且捐款添建迎江寺旁的大士阁。马君实在芜湖经常和释谛闲在广济寺讲《法华经》,每次讲经都能吸引听众数以千计。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生日,马君实亲自主持佛事。马君实擅长写诗,尤其喜欢吟咏名山古寺。姚永概曾经这样评价桐城诗人:“季野诗清,冀平笔健。”马君实晚年迁居北京,遂把自己在杭州西湖灵隐寺旁边的一栋别墅捐给了中国佛教协会。马君实为官时十分清廉,死后所用的棺木还是他人捐赠。当时,北京各大寺的僧人来到马君实位于南池子的寓所,为马君实诵经超度,后来马君实的内戚方仲斐扶其灵柩回到桐城安葬。
丁文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做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和葛利普莱到北大任教。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1929年到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1933年与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1934年6月应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湖南醴陵北乡旁山人。幼随父就读。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宣统二年(1910)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罗仲霍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2—1911 【介绍】: 清末广东惠阳县苏矛垄乡人,本名坚,字则君。早年授徒为业。后赴南洋。光绪三十一年毕业于槟榔屿师范学堂。后筹办吉隆城尊孔学堂与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自任校长及该埠报馆主笔。结识孙中山后,参加革命。宣统三年回粤参加广州起义,伤足被捕,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