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3,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一来向
二回向四愿
二种回向
十金刚心向果
十回向
三种回向
五十种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五向
不回向
不还向
六种回向
四向
四果向
本愿力回向
回心向大
一来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二回向四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真宗,谓众生之往相,还相,为弥陀之本愿力所回向也。往还二回向配于四愿。
二种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门所立。一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二还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回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众生使向净土也。见往生论注下。【又】众生与佛果也。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回向二种:一者所作回施众生,二者所作回向佛果。」【又】一正回向,二邪回向也。上所述者是正回向,若以此功德,期望为未来恶鬼神,则为邪回向,古今来其例甚多。
十金刚心向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案明藕益梵网合注,以为似圆家十信,亦即十回向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回向的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十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
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
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不坏回向 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 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 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设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 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十、法界无量回向 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證,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本觉者,谓一切众生所具真如之性,本来是觉也。)
〔三、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證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国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三种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心具足之回向心也。观无量寿经曰:「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菩提回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众生回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也。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修忏要旨曰:「修回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钞二十三曰:「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转自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中略)三处谓众生菩提及以实际。」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回向心。观无量寿经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五十种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著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三十二。
五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宗之五悔也。约回向之名而曰五向。见诸仪轨诀影三。
不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立二种之回向:一、往相回向,愿所修之功德回向而往生净土也。二、还相回向,愿成佛后回入生死教化一切众生也。此二种回向为菩提心所具之通相,行者依自力勤修,为佛教通途之义。故净土一门,皆欲依自力成就此回向,独净土真宗一派谓此二种回向。于信之一念,自弥陀之方回向行者,不须自行者之方更成回向,故名之为不回向。不回向之言,显他力之极致也。教行信證二曰:「明知,是非凡圣自力之行,故名不回向之行也。」
不还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乘四向之一。修向不还果之行法之位也。即断欲界修惑九品中第七品第八品之位,不还者,不还来欲界之义,断第九品已,则不再生于欲界,必生于色界无色界之上界,故谓之不还果。今七八品断而向其不还果之行位,故谓之不还向。俱舍论二十四曰:「即断修惑七八品者,应知亦名不还果向。」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四向之一。(参见:四向四果)
四向四果
【佛学常见辞汇】
一、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即入圣人之流,此位须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方能證得。当未断尽时皆为向,已断尽为果。二、斯陀含向及斯陀含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谓其当于欲界的天上人间,各来受生一次,此位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能證得,当断一至五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三、阿那含向及阿那含果,阿那含华译为不来,谓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能證得,当断尽七八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九品为果。四、阿罗汉向及阿罗汉果,阿罗汉华译为杀贼,应供,不生等义,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能證得,未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时皆为向,已断尽则为果。
六种回向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之式目也。阏伽等六种供具奉献三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回向自他一切之文,谓之回向,即合六种供养之文与回向之文,而谓为六种回向也。两文载于诸法会仪则中卷。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子果
【佛学大辞典】
(杂语)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馀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后报(后后之报)者,犹如小乘之无果子也。止观六曰:「大经得无上报者,有现报,故名无上报。无生后,故言佛无报。大经亦云子果果子,以现报故,即如子果。无后报故,不名果子。」
四向四果
【佛学常见辞汇】
一、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即入圣人之流,此位须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方能證得。当未断尽时皆为向,已断尽为果。二、斯陀含向及斯陀含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谓其当于欲界的天上人间,各来受生一次,此位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能證得,当断一至五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三、阿那含向及阿那含果,阿那含华译为不来,谓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能證得,当断尽七八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九品为果。四、阿罗汉向及阿罗汉果,阿罗汉华译为杀贼,应供,不生等义,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方能證得,未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时皆为向,已断尽则为果。
四果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果及四向)
【三藏法数】
四果即阿罗汉所證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四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本愿力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回向)
回心向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