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明  拼音:fēn míng
1.清楚、明白。如:「一定要严肃法纪,赏罚分明。」
2.显然、明明。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
《國語辭典》:鸳鸯(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2.因鸳鸯常偶居不离,故以鸳鸯比喻夫妇。《红楼梦》第一回:「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3.成对的物件。如:「鸳鸯剑」、「鸳鸯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称为「鸳鸯」。如菜肴中有鸳鸯捲。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鸳鸯,刺幽王也。」或亦指为颂祷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漢語大詞典》:鸳鸯剑(鴛鴦劍)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漢語大詞典》:鸳鸯阵(鴛鴦陣)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
《國語辭典》:波光  拼音:bō guāng
水波反映的光影。明。李流芳〈游西山小记〉:「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明。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
《國語辭典》:柳枝  拼音:liǔ zhī
柳树的枝条。唐。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國語辭典》:金粉  拼音:jīn fěn
1.妇女妆饰用的铅粉。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笛中唱到渔歌子,剩无多金粉堪惜。」
2.黄金的粉末。唐。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诗:「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
3.花蕊上的黄色粉末。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唐。温庭筠 牡丹诗二首之二:「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4.黄色的菊花。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日霜秋秋已尽〉词:「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漢語大詞典》:仙踪(仙蹤)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國語辭典》:锦屏(錦屏)  拼音:jǐn píng
1.华丽的屏风。唐。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唐。王涣惆怅诗一二首之一二:「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2.比喻女子的闺房。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國語辭典》:恼人(惱人)  拼音:nǎo rén
1.恼恨他人。五代十国后蜀。欧阳炯 菩萨蛮。晓来中酒和春睡词:「斜卧脸波春,玉郎休恼人。」
2.令人焦急烦恼。宋。柳永 尉迟杯。宠佳丽词:「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
分類:撩拨后蜀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國語辭典》:游冶(遊冶)  拼音:yóu yě
以声色为娱。唐。李白 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國語辭典》:拥鼻(擁鼻)  拼音:yǒng bí
掩鼻。唐。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五代十国蜀。顾夐 更漏子。旧欢娱词:「旧欢娱,新怅望,拥鼻含嚬楼上。」
分類:后蜀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國語辭典》:馥郁  拼音:fù yù
香气浓厚。《红楼梦》第五回:「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
《漢語大詞典》:缕金(縷金)
(1).金丝。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之二:“罗带缕金,兰麝烟凝魂断。” 华锺彦 注:“缕金,犹金缕也。” 宋 周邦彦 《垂丝钓》词:“缕金翠羽,妆成纔见眉嫵。”《花月痕》第七回:“花气浓拖两鬢云,絳罗衫子缕金裙。”
(2).以金丝为饰。 宋 陶谷 清异录·北苑妆:“ 江 南晚季 建阳 进茶油花子,大小形製各别,极可爱,宫嬪缕金於面,皆以淡妆,以此花饼施於额上,时号‘北苑妆’。”宋史·职官志三:“滴粉缕金花大犀轴。”
分類:金丝后蜀
《漢語大詞典》:凭槛(凭檻)
靠着栏杆。 唐 白居易 《江楼偶宴赠同座》诗:“ 南埔 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盃迟。”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
分類:栏杆后蜀
《國語辭典》:抬头(抬頭)  拼音:tái tóu
1.举起头来。如:「抬头挺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传统书写表示礼貌的格式。遇值得尊敬的对象,有关其称谓、身体、行为等词原行空一格再写,称为「挪抬」,或换行顶格再写,称为「平抬」。《孽海花》第一九回:「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叠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3.支票、统一发票上指来往户头的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