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晋武轻后事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晋书》卷三《世祖武帝纪》
制曰: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
《晋书》卷四《惠帝纪》
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尝悉召东宫官属,使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帝不能对。贾妃遣左右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断,不可引书。」妃从之。泓乃具草,令帝书之。武帝览而大悦,太子遂安。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例句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高适 登百丈峰二首

《國語辭典》:后事(後事)  拼音:hòu shì
1.将来的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作战时后方的事。《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3.死后的事。像装殓、棺椁、殡葬等。《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红楼梦》第二五回:「合家人口无不心慌,都说没指望了,忙著将他二人的后事都治备下了。」
《国语辞典》:身后事(身后事)  拼音:shēn hòu shì
死后的事情。多指丧事而言。如:「他在台举目无亲,一切身后事,就多偏劳你了。」
分类:丧事
《國語辭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國語辭典》:知兵  拼音:zhī bīng
通晓军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
《國語辭典》:死事  拼音:sǐ shì
1.为国事而死者。《礼记。月令》:「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死事,恤孤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今贷与之生足矣,乃加横恩如此,不知朝廷何以待伏节死事之家。」
2.人死后殡殓丧葬等事。《礼记。丧大记》:「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漢語大詞典》:托终
1.依靠以终老。
2.谓临终托以后事。
《漢語大詞典》:覆前戒后(覆前戒後)
前事败坏,足为后事鉴戒。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虑危。”
《漢語大詞典》:前后眼(前後眼)
谓预知后事的眼力。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兄弟往他州趁熟,‘人无前后眼’,哥哥年纪大,有桑田,物业,家缘,又将不去,今日写为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