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雷有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道成。雷有邻弟。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召为大理寺丞。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
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终(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以父德骧荫补官。太平兴国中知密州,徙淮南转运副使。后历度支、盐铁副使,领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时,命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改知许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审刑院,授户部使。王均据蜀叛,朝廷以有终为泸州观察使,知益州,兼川、陕两路招安捉贼事。事平,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孙全照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1011 【介绍】: 宋莫州清苑人,字继明。孙行友子。以荫补殿直。历监军、都巡检使。精悍知兵,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真宗景德元年,帝至澶渊,命为驾前西面邢洺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兼管勾东南贝、冀等州钤辖,驻魏城,拒契丹。大中祥符中,掌閤门、客省、四方馆使。四年,为新城都巡检,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甫。王审琦子。尚太祖女昭庆公主。太宗雍熙中知天雄军,会契丹入侵,候骑至冀州,城中大恐。时值上元节,承衍令张灯设乐,与宾佐宴游达旦,众赖以安。端拱初再知天雄军,吏民千余诣监军求为本道节帅,诏褒之。真宗即位,为护国军节度,加检校太尉。卒年五十二。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绍】: 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出知天雄军,以治河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王小波、李顺起事,独数论攻取之策,授川峡都部署前往镇压。又为太宗猜忌,事毕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遭贬。景德中拜刑部侍郎,历知北边州、军,再迁户部侍郎。临事果断、孤傲强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为其所识拔。
全宋诗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军。四年除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贬崇阳军节度行军司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知凤翔府。真宗即位,迁知陕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审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阳。徒镇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谥景肃。《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雍熙四年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以党胡旦贬行军司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军。四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知凤翔府。徙澶、泾、延三州。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移知永兴军。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加工部尚书。复以事贬行军司马。后迁户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韩存宝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三七
韩存宝(?——一○一八),泾原路(今宁夏南部、甘肃东部)人。熙宁中为熙河路钤辖,屡立战功,号熙河名将。历左侍禁、供备库使、皇城使,迁西上閤门使、忠州团练使、泾原路总管。会泸州罗茍夷人叛,元丰元年,诏以存宝都大经制泸州纳溪夷贼公事。叛平,迁四方馆使。寻泸州蛮乞弟复叛,再经制泸州蛮贼事。以逗挠避怯,擅自退军,又「杀戮降附,招纵首恶」,元丰四年八月,诏斩于泸州。见《宋史》卷四五九《巢谷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至三一四各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因,住庐州长安寺,号净名。为青原下十二世,法云秀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翁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雅州(今四川雅安)人。为道教大师张伯端再传弟子,著有《悟真篇注》三卷,对后世颇有影响。见《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59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誉。陈恕子。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向真宗进《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仁宗庆历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镇压王伦。四年,召拜参知政事。累迁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凡权势者所引为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皆奏罢之。在中书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以事劾罢,出判亳州。以司徒、岐国公致仕。卒谥恭。
全宋诗
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上书卷五)。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谥恭。《宋史》卷地八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六
陈执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誉,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荫授秘书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谪监岳州酒务,改判抚州。累迁三司户部副使。明道中,历知应天府、江宁府、扬州,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迁工部侍郎、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四年参知政事。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中,改兵、吏部尚书,出判大名府。皇祐五年再为相,前后在中书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见张方平《陈公神道碑》(《乐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8—1065 【介绍】: 宋开封人,祖籍真定获鹿,字子明。贾琰从孙。真宗天禧初,献文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监说书。仁宗朝,历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知制诰。累迁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时用兵西夏不利,上备边六事,多施行之。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充枢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七年,罢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凤翔节度使,进封魏国公。卒谥文元。博学善论说。有《群经音辨》、《通纪》、《本朝时令》、《奏议》及文集等。
全宋诗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开封(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赐同进士出身,补常州晋陵县主簿。累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庆历元年(一○四一),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为枢密使。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数与参知政事吴育争事,出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寻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密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凤翔节度使、左仆射。二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八。谥文元。有文集三十卷,不传。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五六《贾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八一
贾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天禧元年献颂,赐同进士出身,授晋陵主簿。历知宜兴、东明县。迁尚书礼部郎中、史馆修撰,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兼侍讲,进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次年,以工部侍郎充枢密使。五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密使。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除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嘉祐元年,进封许国公。英宗即位,进封魏国公。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著《群经音辨》十卷(今存本为七卷)、《春秋要论》十卷、《通纪》八十卷、《本朝时令》十二卷,奏议、文集各三十卷。见王圭《华阳集》卷三七《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宋史》卷二八五本传。
姚仲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商水人,字茂宗。登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资州推官,知建昌县及彭、睦、滁、益等州通判。临事干练,治狱平稳。入朝历右司谏、知谏院、侍御史知杂事,疏请严谏议大夫之选,定提点刑狱考课之法,皆为仁宗采纳。累擢三司户部度支监铁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进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事。坐小吏伪造文符,出知蔡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五
姚仲孙,字茂宗,商水(今河南商水)人,晔子。擢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推官,徙资州。累官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仁宗赐诏褒之。迁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属西北备边,悉心经度,虽病未尝废事,坐小吏诈为文书,出知蔡州,卒。《宋史》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字晦之。太宗李皇后侄。幼补东头供奉官。仁宗时累拜武宁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禁兵顿肃。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昭德军节度使。敏通吏治,善委任僚佐。卒谥良僖。
全宋文·卷三九三
李昭亮(?——一○六三),字晦之,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明德太后兄继隆之子。仁宗时累拜武宁军节度使,历殿前副都指挥使。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后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阳,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终昭德军节度使。嘉祐八年卒,赠中书令,谥良僖。见《宋史》卷四六四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85 【介绍】: 宋开封咸平人,字君贶,原名拱寿。仁宗天圣八年登进士第一。庆历间,累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新政罢,出知郑、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宁元年召还,王安石言其旧过,复出知应天府。元丰间上言反对保甲法。仕终彰德军节度使。卒谥懿恪。有《治平改鉴》及文集。
全宋诗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贶,旧名拱寿,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庆历元年(一○四一)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皇祐间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为学士承旨兼侍读。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兴军,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判河阳。哲宗即位,徙彰德。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传》,《宋史》卷三一八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贶,原名拱寿,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人。天圣八年举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出知郑、澶、瀛、并州。使契丹还,除宣徽北院使。元丰初,转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元丰八年徙彰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鉴》十篇,内、外制集各五卷,奏议十卷,文集七十卷。见刘敞撰《王开府行状》(载《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1093 【介绍】: 宋阆州新井人,字传正。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熙宁初,为著作佐郎。助吕惠卿制手实法,累迁知制诰。同修两朝国史,擢翰林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以荒于酒色及缮治府舍过制,罢知汝州,徙亳、杭、郓三州。因滥用酷刑被劾,夺职知虢州。后还职历知大名府。性奢侈,宴饮无度,为时议所贬。
全宋诗
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五年,复职知河中。七年,移知永兴军(同上书卷四七一),旋知大名府。以疾求河中,既至,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挥麈录》后录卷五)。有文集、奏议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并集宋齐以后钱塘诗三千馀首为三十卷(《乾道临安志》卷三),已佚。《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六二九
蒲宗孟(一○二八——一○九三),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县西)人,师道子。皇祐五年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熙宁三年,召试学士院,以为馆阁校勘、中书检正官,进集贤校理。七年,奉命察访荆湖两路,奏罢辰、沅役钱及湖南丁赋,助吕惠卿制手实法。九年,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知制诰。神宗称其史才,命同修仁、英两朝国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丞。次年罢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历知亳、杭、郓三州、河中府。御史劾其惨酷,夺职知虢州。后复职知河中、永兴、大名。元祐八年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十卷。《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02 【介绍】: 宋人,世居魏县,徙安阳,字邦直。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诸志。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哲宗时,累拜中书侍郎,恢复青苗、免役法,变元祐之政。后坐事罢知河南,又落职知真定府。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逾年罢知大名府。
全宋诗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六年,迁尚书右丞。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诗文一百卷,已佚。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皇祐五年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和川令。治平二年试秘阁为第一,对策入等,以秘书郎签书平江军判官。以欧阳修荐,得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神宗器其才,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元丰中,自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哲宗立,转左丞。因反对废除新法,罢知河阳,徙河南、永兴等地。哲宗亲政,拜中书侍郎。范纯仁去位,清臣独颛中书。后坐事罢知河南,寻落职知真定府。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著有诗文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览》二十卷、《吴书实录》三卷、《真宗圣政记》一百五十卷、《政要》十卷、《仁宗观文览古图记》十卷、《元丰土贡录》二卷。《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吉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有《庄子解》及文集。
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十年,知延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哲宗元祐初知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知大名。五年(一一○六)知杭州。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四年,以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政和元年卒,年八十。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崇宁五年,复知杭州。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政和元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宋史》卷四七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