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70,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名假虚实观
名望
名欲
名疏
名义
名义不离
名义集
名号
名号不思议
名诠自性
名闻
名僧
名德
名德比丘
佛类词典(续上)
名假名假虚实观
名望
名欲
名疏
名义
名义不离
名义集
名号
名号不思议
名诠自性
名闻
名僧
名德
名德比丘
名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假之一。于诸尘和合上假设种种之名。名者华竟虚假而无实体也。
(术语)三假之一。于诸尘和合上假设种种之名。名者华竟虚假而无实体也。
名假虚实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假观门之一。观名之虚实之法门也。
(术语)三假观门之一。观名之虚实之法门也。
名望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名誉德望也。唐僧传(玄奘传)曰:「久持名望,亦雅足才力。」
(杂名)名誉德望也。唐僧传(玄奘传)曰:「久持名望,亦雅足才力。」
名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欲之一。著于名闻之贪欲也。
【三藏法数】
名即世间之声名也。谓人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至贪求乐著,而不知止,是为名欲。
(术语)五欲之一。著于名闻之贪欲也。
【三藏法数】
名即世间之声名也。谓人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至贪求乐著,而不知止,是为名欲。
名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净名经疏之略名。
(书名)净名经疏之略名。
名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学次第统编】
戒坛 又曰戒场,授戒之戒场也。梵名曼陀罗,译作坛,名曰戒坛,为授受戒之道场,亦曰戒场。
戒师 又谓之戒和尚,即授戒师也。
律师 善解戒律者,称曰律师。
戒牒 受戒之證书,名曰戒牒。
戒腊 受戒之年数,谓之戒腊。比丘之坐次,依戒腊之多少而定。
斋月 年三斋月,一月、五月、九月。
斋日 月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或二十八、二十九)。
(术语)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学次第统编】
戒坛 又曰戒场,授戒之戒场也。梵名曼陀罗,译作坛,名曰戒坛,为授受戒之道场,亦曰戒场。
戒师 又谓之戒和尚,即授戒师也。
律师 善解戒律者,称曰律师。
戒牒 受戒之證书,名曰戒牒。
戒腊 受戒之年数,谓之戒腊。比丘之坐次,依戒腊之多少而定。
斋月 年三斋月,一月、五月、九月。
斋日 月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或二十八、二十九)。
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术语)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名义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翻译名义集之略称。
(书名)翻译名义集之略称。
名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于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三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术语)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于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三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术语)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名诠自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名诠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为名字,是名法之众多之名字,但只诠众多之自性,故云名诠自性。又诸为众多之名字,故不分有为无为,通于一切。加行无常三字而成句时,诠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为法之通名也。诸有为法,皆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于无为法之常住,故云句诠差别。唯识论二曰:「名诠自性,名诠差别。」
(术语)名诠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为名字,是名法之众多之名字,但只诠众多之自性,故云名诠自性。又诸为众多之名字,故不分有为无为,通于一切。加行无常三字而成句时,诠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为法之通名也。诸有为法,皆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于无为法之常住,故云句诠差别。唯识论二曰:「名诠自性,名诠差别。」
名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耶舍。名誉闻于世间也。法华经劝持品曰:「为求名闻故,分别说是经。」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行事钞上三曰:「善戒经云:为名闻利养,故畜徒众。是邪见人,名魔弟子。」梵语杂名曰:「名闻耶舍。」
(术语)梵语曰耶舍。名誉闻于世间也。法华经劝持品曰:「为求名闻故,分别说是经。」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行事钞上三曰:「善戒经云:为名闻利养,故畜徒众。是邪见人,名魔弟子。」梵语杂名曰:「名闻耶舍。」
名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名德之沙门也。
(杂语)名德之沙门也。
名德
【佛学大辞典】
(杂名)有名声德行者之比丘之尊称。唐僧传(玄奘传)曰:「钵伐多国有数名德。」
【佛学常见辞汇】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杂名)有名声德行者之比丘之尊称。唐僧传(玄奘传)曰:「钵伐多国有数名德。」
【佛学常见辞汇】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名德比丘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氏要觉上曰:「阿含经呼舍利弗以下为名德比丘。」
(术语)释氏要觉上曰:「阿含经呼舍利弗以下为名德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