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3
词典
6
分类词汇
84
佛典
2
其它
1
共84,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人身
重名
争名
修名
誉望
沽名
名物
雾豹
干誉
崇名
脩名
伸手
买名
名检
造谤
《國語辭典》:
人身
拼音:
rén shēn
1.人的身体。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
2.当事人本身。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人身及家口质系,悉散还私家。」
3.人品才识。《南史。卷六一。陈伯之传》:「临川内史王观,僧虔之孙,人身不恶,可召为长史,以代元冲。」
4.佛教用语。指在轮回中转世投生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但当兼脩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分類:
人身
佛教语
个人
当事人
人品
身体
才学
生命
本身
轮回
行动
回中
中转
转世
名誉
投生
《國語辭典》:
重名
拼音:
zhòng míng
1.盛名。《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晋书。卷六九。周顗传》:「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
2.重视名誉。《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分類:
重名
重视
盛名
名誉
名位
名望
名气
《漢語大詞典》:
争名
争名望或争名誉。
《
荀子·富国
》
:“布衣紃屨之士诚是,则虽在穷阎漏屋,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王先谦 集解:“王公不能与之争名,言名过王公也。”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诗:“争名古岂然,关键歘不闭。”
《
文献通考·经籍十九
》
:“然其序全用 杜牧 罪言,实无 宋公 一语,然则 欧公 殆不满於 宋 名衔之著,固恶夫争名,抑亦以自表异邪!”
分類:
争名
名望
名誉
《國語辭典》:
修名
拼音:
xiū míng
1.美名。《隋书。卷八○。列女传。序》:「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传于不朽,不亦休乎!」
2.正名位。《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
3.求名。《孔丛子。抗志》:「桥子良修实而不修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己。」
分類:
美好
加强
匡正
正名
置备
修养
名分
备名
名声
依照
名帖
求名
名誉
通报
姓名
《國語辭典》:
誉望(譽望)
拼音:
yù wàng
名望。南朝梁。任昉〈
王文宪集序
〉:「卢钦兼掌,誉望所归。」《新唐书。卷一八四。马植传》:「植自以誉望在当时诸公右,久补外,还朝不得要官,为宰相李德裕所抑,内怨望。」
分類:
名誉
声望
《國語辭典》:
沽名
拼音:
gū míng
利用手段谋取声誉。《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红楼梦》第三六回:「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也作「买名」。
分類:
猎取
取名
名誉
《國語辭典》:
名物
拼音:
míng wù
1.物的名称及形状。《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2.名与事。《管子。小称》:「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
3.有名之物。宋。
梅尧臣
〈
和答韩奉礼饷荔枝
〉诗:「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分類:
名物
有名
名誉
名目
事物
物产
命名
物类
辨明
物理
《國語辭典》:
雾豹(霧豹)
拼音:
wù bào
汉朝陶答子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劝其韬光养晦,隐迹全身。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贤士隐居不仕。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
苏轼
次韵王震
诗:「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也作「南山隐豹」、「南山雾豹」。
分類:
三年
名誉
不兴
《國語辭典》:
干誉(干譽)
拼音:
gān yù
钓取名誉。《宋史。卷三四三。邓润甫传》:「论恤民力,则疑其违道干誉。」
分類:
办事
事干
干练
获得
声誉
求取
取名
名誉
贬义
《漢語大詞典》:
崇名
(1).重视名誉。 汉
刘向
《
说苑·建本
》
:“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2).犹尊号。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
:“大宝崇名,无间改作;纂武升歷,遗爱实繁。”
分類:
重视
尊号
名誉
《國語辭典》:
脩名
拼音:
xiū míng
美名。《楚辞。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分類:
美好
求名
名声
名誉
《國語辭典》:
伸手
拼音:
shēn shǒu
1.伸出手臂。《红楼梦》第六○回:「贾环见了,喜的就伸手来接。」《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便伸手抓了一把,塞在口袋里。」
2.介入、参与。如:「这件买卖他既然出面了,就不容许别人伸手。」
分類:
伸手
伸出
指向
出手
插手
组织
参与
与其
索求
求名
索取
名誉
财物
地位
钱物
《國語辭典》:
买名(買名)
拼音:
mǎi míng
以不正当的方法求取名誉。《南史。卷六九。虞荔传》:「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耳,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也作「买誉」、「沽名」。
分類:
钱财
换取
取名
名声
追逐
名誉
《漢語大詞典》:
名检(名檢)
亦作“ 名俭 ”。 名誉与礼法。
《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
》
:“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俭,五臣本作“检”。 张铣 注:“名检,法度也。” 唐
白居易
《寄元九》
诗:“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明
唐顺之
《与蔡白石郎中书》
之二:“ 江 左诸人,任情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
《西湖佳话·南屏醉迹》
:“你是个有意思的高僧,为何这等倒街卧巷,不惜名检?”
分類:
名誉
礼法
五臣
《漢語大詞典》:
造谤(造謗)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
史记·李斯列传
》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羣下以造谤。” 唐
李肇
《
唐国史补
》
卷下:“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 宋
李纲
《与政府书》
:“ 球 缘此种种造谤,又尝为 韩世忠 下营妇殴击。” 清
赵翼
《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
:“予北渡后,献书中令君,荐诸名士,而造谤者,即书中所荐之人也。”
分類:
诽谤
无中生有
坏话
名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