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法华玄义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论十,有四释。其第三释曰:「随名显故。」同光记八曰:「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尘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申名显故,说之为名。」
【佛学常见辞汇】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表〕
【三藏法数】
色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藏法数】
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支。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诠目,故号为名。身形质碍,称之为色。良以心法冥漠难彰,非诠不辨,故从诠目说以为名。」法界次第上曰:「心但有字故曰名也,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法华玄义一曰:「心如幻炎,但有名字。」俱舍论十,有四释。其第三释曰:「随名显故。」同光记八曰:「随名显故者第三解,无色四蕴相隐难知,随名显故,标名称故。婆沙云:有说色法尘显,即说为色。非色微隐,申名显故,说之为名。」
【佛学常见辞汇】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佛学次第统编】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是谓之色。
〔表〕
【三藏法数】
色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体,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羯逻蓝,华言凝滑。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三藏法数】
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名色(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是一切法。若诸大圣,说一切法门,皆约名色而分别之。无有一法,出于名色故。」智度论偈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虽痴心多想,分别于异事。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
云何为名?即是心及相应数法。虽有能缘之用,而无质碍可寻。既异于色而有心意识及诸数法,种种之别名,故谓之名也。
云何为色?即是十入及一入少分。皆是有形质碍之法,并无知觉之用,既异于心意识法,故称为色也。
由此名色,开为蕴处界三科。
法界次第云:「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是一切法。若诸大圣,说一切法门,皆约名色而分别之。无有一法,出于名色故。」智度论偈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虽痴心多想,分别于异事。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
云何为名?即是心及相应数法。虽有能缘之用,而无质碍可寻。既异于色而有心意识及诸数法,种种之别名,故谓之名也。
云何为色?即是十入及一入少分。皆是有形质碍之法,并无知觉之用,既异于心意识法,故称为色也。
由此名色,开为蕴处界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