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佳名
(1).好名声,美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祖光禄 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 王平北 闻其佳名,以两婢餉之。”
(2).好名字。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 莲华峰 下得佳名,云褐相兼上鹤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廷试:“ 嘉靖 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应廷对。”
《國語辭典》:闻名(聞名)  拼音:wén míng
1.听到名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2.著名。如:「西湖美景,闻名全国。」
《國語辭典》:忌讳(忌諱)  拼音:jì huì
1.避忌、隐讳某些言语或举动。《红楼梦》第六○回:「人家还没拿进个什么儿来,就说使不得,不乾不净的东西忌讳。」《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我知道黄老爷是没忌讳的人,只管哭,不要紧的。」
2.北方方言。指醋。以酒发酵或以米、麦、高粱等酿成的酸味液体。
《國語辭典》:名号(名號)  拼音:míng hào
1.名目。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
2.名声、美名。《汉书。卷八二。史丹传》:「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3.名字、称谓。《荀子。赋篇》:「名号不美,与暴为邻。」
《國語辭典》:大号(大號)  拼音:dà hào
1.对他人商店的敬称。
2.问人名、字、号的敬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这一位令侄孙一向不曾会过,多少尊庚了?大号是甚么?」
3.上厕所大便的俗称。
4.大喇叭的别称。参见「大喇叭」条。
《国语辞典》:不知名  拼音:bù zhī míng
不晓得名字。如:「星期日我们一家出去郊游,一路上见到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
《國語辭典》:不讳(不諱)  拼音:bù huì
1.死亡的委婉语。《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西游记》第一○回:「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
2.不避忌讳,直言无隐。《楚辞。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3.不避尊长之名。《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國語辭典》:梅香  拼音:méi xiāng
戏曲中常用的婢女名字。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更有个小妮子,是小姐使唤的梅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
《國語辭典》:问名(問名)  拼音:wèn míng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二礼。在纳采之后,由男方派人到女家问新娘的姓名及生年月日,用来占卜吉凶、合八字。《礼记。昏义》:「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國語辭典》:取名  拼音:qǔ míng
1.订名、命名。《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到冬底生了个儿子,因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
2.求取名声。《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
《國語辭典》:更名  拼音:gēng míng
改易名称。《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國語辭典》:小名  拼音:xiǎo míng
1.乳名、奶名,非正式的名字。《红楼梦》第五回:「我的小名这里从无人知道,他如何知道得,在梦里叫将出来?」也称为「奶名」、「乳名」。
2.对自己名字的谦称。相对于大名而言。《老残游记》第九回:「小名叫仲玙,家姊叫伯璠。」
《漢語大詞典》:二名
两个字的名字。《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也。”《汉书·王莽传上》:“闻中国讥二名,故名 囊知牙斯 今更名 知 ,慕从圣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六·杂篇下:“大抵 东汉 三国 ,帝王将相皆单名,二名者百中无一。”
分類:二名名字
《漢語大詞典》:尊名
(1).崇高的声名。韩非子·难二:“ 惠公 没, 文公 授之,围 魏 取 鄴 , 城濮 之战,五败 荆 人,取尊名於天下,亦此人之用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2).指帝号。战国策·赵策四:“臣以 齐 致尊名於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於王。”
(3).谓称颂其声誉。礼记·表记:“先王謚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於行也。” 郑玄 注:“先王论行以为謚;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言也。”
(4).犹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西湖二集·救金鲤龙王报德》:“敢问秀才高姓尊名。”《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怕的是那弹章里面带上一个尊名,总然不做钦犯干连,这个麟阁标名,御览相批,传闻天下,妙不可言。”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义。《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2.虚名。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3.化名。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5.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