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名书(名書)
名家墨迹。 唐 张怀瓘 《二王书录》:“古之名书,歷代帝王,莫不珍宝。” 唐 张怀瓘 《六体书论》:“夫好事之人,广求名书,以教其子。”
《漢語大詞典》:匿名书(匿名書)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书信。多为达到攻讦、恐吓等目的而写。周书·柳庆传:“ 庆 以贼徒既众,似是乌合,既非旧交,必相疑阻,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唐律疏议·斗讼·投匿名书告人罪》:“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冯令 士仁 ,政不善,有投匿名书者,歷詆其疵。”
《漢語大詞典》: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國語辭典》:字体(字體)  拼音:zì tǐ
1.字体的笔画间架。如行书、草书。也作「书体」。
2.书法的派别。如颜字体、赵字体。
《漢語大詞典》:连书(連書)
(1).联名书写。宋史·职官志三:“是年又詔:‘户部事有可疑难裁决者,许长贰与众郎官聚议,文字皆令连书,有定议,然后付本曹行遣。’”宋史·兵志三:“仍令所至州郡并与总管、鈐辖閲验,连书其状。”
(2).犹连写。如:词儿连书。
《國語辭典》:老米  拼音:lǎo mǐ
陈米、旧米。如明清时,南方各省漕运至京师的米储放在北平和通州的仓库中,经年而变成黄棕色,就称为「老米」。
《漢語大詞典》:杂识(雜識)
犹杂念。《西游补》第十四回:“ 沙和尚 妖精,容貌沉深,杂识未断,非吾徒也。”
犹杂记。古人多以此名书以见义。
《漢語大詞典》:十吏札
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语出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餘篇耳。’ 操 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 明 李东阳 《断弦曲》:“生书五经碑,死给十吏札;阿女有父能,八分乃遗法。”
《漢語大詞典》:完白山人
清 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邓石如 的别号。因其居 皖公山 下,故称。参阅清史稿·艺术传二·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