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名色 拼音:míng sè
1.事物的名称、名字。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则俺这百尺楼台,是祖先留在,功劳大,更打著个郡马的名色,那厮也怎敢便来胡折。」《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小厮家眼净,望见那人是个野狐,却叫不出名色。」
2.名义、名目。《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灵公一心贪著夏姬,把游幸当个名色,正是:『窃玉偷香真有意,观山玩水本无心。』」《后西游记》第二回:「不过借焚脩名色,各处募化钱粮。」
3.名声、名气。《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两个原不曾帮了他两家作恶,也不甚指了他两家的名色诈人。」《镜花缘》第七二回:「你们二位姐姐不弹,岂不把『瑶琴』、『素琴』两个好名色埋没了。」
4.有名的美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
5.职官名。《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部里递了援例呈子,弄神弄鬼,做了附学名色。」
2.名义、名目。《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灵公一心贪著夏姬,把游幸当个名色,正是:『窃玉偷香真有意,观山玩水本无心。』」《后西游记》第二回:「不过借焚脩名色,各处募化钱粮。」
3.名声、名气。《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两个原不曾帮了他两家作恶,也不甚指了他两家的名色诈人。」《镜花缘》第七二回:「你们二位姐姐不弹,岂不把『瑶琴』、『素琴』两个好名色埋没了。」
4.有名的美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
5.职官名。《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部里递了援例呈子,弄神弄鬼,做了附学名色。」
《國語辭典》:题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诗篇的标名。如:「这篇文章光是题目,就引起许多读者的好奇及兴趣。」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 〈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 〈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國語辭典》:无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没有名声。《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漢語大詞典》:实封(實封)
(1).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
(2).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 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所封之户,分食诸郡,以租庸调给。沿革曰 魏 黄初 间,爵自关内侯不食邑,但虚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实封。《宋朝会要》曰: 唐 制食实封者,户给縑帛,每赐爵递加一级,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户,而罢实封之给,今位为虚名也。”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晏 ﹞勋上柱国,爵 临淄侯 ,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3).密封;固封。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伤国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实封上言,庶几民间疾苦无不闻达。”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庆历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实封言事。”《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达,朝廷得失,军民利害,有上书陈言者,皆得实封呈献。”《水浒传》第十八回:“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卒既至 赵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礼部实封。 赵公 疑讶,不知为何事,启之,乃 杨公 诗一首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2).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 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所封之户,分食诸郡,以租庸调给。沿革曰 魏 黄初 间,爵自关内侯不食邑,但虚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实封。《宋朝会要》曰: 唐 制食实封者,户给縑帛,每赐爵递加一级,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户,而罢实封之给,今位为虚名也。”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晏 ﹞勋上柱国,爵 临淄侯 ,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3).密封;固封。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伤国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实封上言,庶几民间疾苦无不闻达。”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庆历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实封言事。”《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达,朝廷得失,军民利害,有上书陈言者,皆得实封呈献。”《水浒传》第十八回:“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卒既至 赵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礼部实封。 赵公 疑讶,不知为何事,启之,乃 杨公 诗一首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國語辭典》:标榜(標榜) 拼音:biāo bǎng
1.揭示、品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嵘感而作焉。」
2.表扬、称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盗我儒名,高自标榜。」《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更有些无知无识的人,恭维他是胆识俱优之人,他也落得借此标榜。」也作「标榜」。
2.表扬、称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盗我儒名,高自标榜。」《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更有些无知无识的人,恭维他是胆识俱优之人,他也落得借此标榜。」也作「标榜」。
《國語辭典》:标榜(標牓) 拼音:biāo bǎng
1.写有文字的木牌。唐。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
2.书写或张贴告示。《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所居宅洿下,标榜卖之。」
3.表扬、称赞。《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标榜风流,远明管乐。」也作「标榜」。
2.书写或张贴告示。《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所居宅洿下,标榜卖之。」
3.表扬、称赞。《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标榜风流,远明管乐。」也作「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