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6,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列门同闬
理析异同
礼同祀月
李郭同船
李郭同舟
率土同欢
率土同庆
勠力同心
戮力同心
菱芡同行
六耳不同谋
六合同人
佛类词典
一多相容不同门
二乘异同
七同十一异
《分类字锦》:列门同闬(列门同闬)
宋书沈庆之传有园舍在娄湖庆之徙居之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
分类:内外兄弟
《分类字锦》:理析异同(理析异同)
李程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八索九丘之籍理析异同三坟五典之书义分大小
李程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八索九邱之籍理析异同三坟五典之书义分小大
分类:圣哲讲论
《分类字锦》:礼同祀月(礼同祀月)
周钤南郊享寿星赋事异乞言殊养老于东序祭惟合礼同祀月于西郊
分类:群祀
《漢語大詞典》:李郭同船
见“ 李郭同舟 ”。
《國語辭典》:李郭同舟  拼音:lǐ guō tóng zhōu
汉郭太为李膺所重而名震京师,两人情谊深厚,同舟渡河,为众所敬羡。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后形容知己同游,高逸不凡的风度,或表示与名人共处,多承恩遇。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李郭或同舟,潘夏时方驾。」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李二曲》:「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骈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分类字锦》:率土同欢(率土同欢)
裴秀大蜡诗有肉如邱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分类:腊日
《國語辭典》:率土同庆(率土同慶)  拼音:shuài tǔ tóng qìng
率土,本国领土以内。率土同庆指普天同庆,举国欢腾。唐。白居易 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
《漢語大詞典》:勠力同心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献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后汉书·袁绍传:“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当勠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分類:齐心合力
《國語辭典》:戮力同心  拼音:lù lì tóng xīn
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国语。齐语》:「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清史稿。卷二一八。诸王传。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雠,彰我朝廷之德。」也作「同心僇力」、「同心戮力」、「戮力齐心」、「戮力一心」。
分類:齐心协力
《分类字锦》:菱芡同行
陆琼栗赋荐羞则椇榛并列加笾则菱芡同行
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耳不同谋(六耳不同謀)
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 洪州 泐潭会禪师 问 马祖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祖 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 祖 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后亦作“ 六耳不通谋 ”。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分类字锦》:六合同人
王勃乾元殿颂序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宝篆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
分类:卦名
一多相容不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玄门之一。(参见: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一佛土与十方一切佛土,互相容纳而不坏一多之相,名为不同。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馀。是也。
二乘异同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玄赞五论三同七异,谓三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三、同得假之择灭无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三、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三生乃至六十劫,缘觉练根四生乃至百劫,七、声闻为说法,缘觉现神通。大乘义章十七末辨五同六异,谓五同者:一、见理同,同见生空之理也。二、断障同,同断四住之惑也。三、修行同,同修行三十七道品也。四、得果同,同得尽智无生智之果也。五、證灭同,同證有馀无馀之涅槃也。六异者:一、根异,利与钝也,二、所依异,依师与不依师也。三、藉缘异,藉教法与藉事相也。四、所观异,四谛与十二因缘也,五、向果异,四向四果与一向一果也。六、通用异,神通之境界狭与广也。法华嘉祥疏八判七同十一异,谓七同者:一、断惑同。同断见思之二惑也,二、出义同,同出三界也。三、智同,依大品则同得一切智,依小乘则同得尽智无生智也。四、涅槃同,同得有馀无馀之涅槃也。五、见同,同见四谛之理也。六、同知,同知过去未来八万劫之事也。七、同名。同名小乘也。十一异者:一、根有利钝,二、修因有短长,三、时有异,声闻与佛同世,缘觉不然,四、有悲无悲,声闻如鹿,但见自身,故无悲,缘觉如羊,顾念其子,故有少悲,五、福德厚薄,声闻之身或有相好,或无相好,缘觉之身,必有相好,六、印字有无,缘觉手中有十二因缘之因字,声闻手中无四谛之印字,七、现通说法异,缘觉为人现通,声闻为人现法,八、利益浅深,声闻之化度,能使人得七贤七圣,缘觉之化度,不能使人得暖法已上之益,其所以然者,声闻与佛同世,众生福德利根,缘觉出于无佛世,众生薄福钝根,且不堪多说也。九、神通之境界,声闻狭而缘觉宽,十、出处异,声闻出于人世而缘觉隐处山林,十一、渐顿异,声闻渐得四果,缘觉顿證一果。法华文句七,明六同十异,谓六同者:一、同出三界,二、同證尽智无生智,三、同断见思之正使,四、同得有馀无馀之涅槃,五、同得一切智,六、同名小乘。十异者:一、行因之久近,二、根之利钝,三、从师与独悟,四、悲之有无,五、相好之有无,六、观之略广,谓四谛与十二因缘也。七、利益之浅深,声闻使人得四界,缘觉不能得暖法,八、一在佛世,一不然,九、缘觉顿證一果,声闻渐證四果,十、缘觉多现通,少说法,声闻不定也。
七同十一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参见:二乘)
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二乘有三种。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临门三车〕,临门三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三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三车,求出火宅,以喻三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三车。(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露地牛车〕,露地牛车,喻大乘实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诸子既出火宅,到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等赐大白牛车,同归秘密理藏,是名露地牛车。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三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此人以四谛为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由观四谛,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声闻乘。
〔二、缘觉乘〕,因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名曰缘觉。谓此人以十二因缘为乘,由观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缘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