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6,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7  78  79  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和羹亦同
和光同尘
和而不同
驳龙仪同
不同戴天
不同凡使
不同凡响
不同如面
不约而同
不可同年而语
不期而同
不谋同辞
不可同日而语
不谋而同
标同伐异
《分类字锦》:和羹亦同(和羹亦同)
陈景沂 杨梅诗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均擅一调功。
分类:杨梅
《國語辭典》:和光同尘(和光同塵)  拼音:hé guāng tóng chén
1.锋芒内敛与世无争,而与嚣杂尘俗相融合。语本《老子》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比喻与世浮沉,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晋书。卷一。宣帝纪》:「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國語辭典》:和而不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旧五代史。卷一三三。周书。世袭传二。钱镠传》:「今奉诏书责问,合陈本末端由,布在众多,宁烦覼缕,彼既人而无礼,此亦和而不同。」
《漢語大詞典》:驳龙仪同(駁龍儀同)
北齐 后主 为马所取的封号。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马:“ 北齐 高纬 御马号为‘驳龙仪同’。”参阅北齐书·高思好传北史·齐纪下·后主
《漢語大詞典》:不同戴天
同“ 不共戴天 ”。 《公羊传·庄公四年》“讳与讎狩也” 汉 何休 注:“,父母之讎,不同戴天。”
分類:何休
《分类字锦》:不同凡使
王羲之报殷浩书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
分类:奉使
《國語辭典》:不同凡响(不同凡響)  拼音:bù tóng fán xiǎng
较一般事物特出、不平凡。如:「名家名曲毕竟不同凡响。」
《分类字锦》:不同如面
左传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國語辭典》:不约而同(不約而同)  拼音:bù yuē ér tóng
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转眼又是一年,三个子弟不约而同,再寻旧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口里虽如此说,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终久有些疑惑。」也作「不约而合」。
《國語辭典》:不可同年而语(不可同年而語)  拼音: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文选。皇甫谧。三都赋》:「比风俗之清浊,课士人之优劣,亦不可同年而语矣。」《文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也作「不可同日而语」、「未可同日而语」。
《漢語大詞典》:不期而同
不约而同。 郭沫若 《文艺论集·整理国故的评价》:“ 仿吾 教人要注重科学,他的论调与 吴稚晖 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 吴稚晖 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漢語大詞典》:不谋同辞(不謀同辭)
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后汉书·祭祀志上:“羣下百僚,不谋同辞。” 晋 刘琨 《劝进表》:“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而同辞者,动以万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武王 ﹞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 孟津 ,亦曰 盟津 。”
《國語辭典》: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同日而語)  拼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也作「不可同年而语」、「未可同日而语」。
《國語辭典》:不谋而同(不謀而同)  拼音:bù móu ér tóng
没有经过商量,见解、行为却一致。《三国志。卷一五。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也作「不谋而合」。
《國語辭典》:标同伐异(標同伐異)  拼音:biāo tóng fá yì
标榜同道,攻讦异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分類:同道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