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法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四过之一。立者之论法,虽为异品者,而对手强为同品而攻击之过误也。
(术语)十四过之一。立者之论法,虽为异品者,而对手强为同品而攻击之过误也。
同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义理分齐同也。释签一曰:「一家义意,谓二部同味。」
(术语)谓义理分齐同也。释签一曰:「一家义意,谓二部同味。」
同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因明宗之所立均等之品类名同品,即同喻也。入正理论曰:「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
(术语)于因明宗之所立均等之品类名同品,即同喻也。入正理论曰:「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
同品定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之三相之一。凡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体上定有之性,例如立无常之宗,以所作性为因,以瓶为同品之喻,决定于此同品之瓶上应有因之所作性之义。若无之,则断因喻之关系,不能得因体同喻之助力。
(术语)因之三相之一。凡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体上定有之性,例如立无常之宗,以所作性为因,以瓶为同品之喻,决定于此同品之瓶上应有因之所作性之义。若无之,则断因喻之关系,不能得因体同喻之助力。
同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相之一。有为之万法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之缘起不相违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相之一。(参见:六相)
【三藏法数】
谓染净二法,皆同真如性相。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故名同相。
【三藏法数】
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术语)六相之一。有为之万法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之缘起不相违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相之一。(参见:六相)
【三藏法数】
谓染净二法,皆同真如性相。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故名同相。
【三藏法数】
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六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證之。是出于华严经初地十大愿中第四愿之文,华严宗第二祖至相大师所发明,一家之大法门也。晋经二十三曰:「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有相无相,有成有坏。」唐经三十四曰:「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十地论一曰:「一切诸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相者,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法相。」探玄记九曰:「除事者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大乘义章三曰:「阴界入等使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中略)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华严传三(至相传)曰:「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之义,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而勿轻,可一两月间摄静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一总相者,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二别相者,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三同相者,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四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五成相者,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六坏相者,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大乘义章三曰:「考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同成于总,各体别异显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依此而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义。华严宗之至相,大发挥之。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一切缘起之法,必具此六相。不具六相,则不能为缘起。此六相为就体相用论平等差别之二义者。前二相为体上之平等差别,总相者示平等之体,别相者示差别之体。平等之体,谓一体具多体也,差别之体谓多体各别也。例如一舍,一舍中具许多之砖瓦等以砖瓦等多体总造一舍,是为平等之体即总相也,而一舍中,砖瓦等之多体各别,即为差别之体,是别相也。又同异之二相者,为相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形相虽各别然有同造一舍之相,故云同相,诸相各别,故云异相。又成坏之二相者,为用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以各异之作用合成一舍,谓之成相,彼等各具一一之作用,谓之坏相。此六相互相融和,不离一味,谓之六相圆融。是一切缘起法之自性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
一、总相者 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
二、别相者 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
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
三、同相者 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
四、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
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
五、成相者 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
六、坏相者 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
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
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
┌总相──────┐
┌体┤ │
│ └别相──┐ ├─平等门
│ ┌同相─→↓→──┤
一切诸法┤相┤ │ │
│ └异相──┤ │
│ ┌成相─→↓→──┘
└用┤ └───┬─差别门
└坏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之义也。如身体虽一,而眼耳鼻舌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
〔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四、异相〕,多异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虽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也。如眼耳等诸根,各得其用,而不杂乱,故云异相。
〔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證之。是出于华严经初地十大愿中第四愿之文,华严宗第二祖至相大师所发明,一家之大法门也。晋经二十三曰:「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有相无相,有成有坏。」唐经三十四曰:「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十地论一曰:「一切诸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相者,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法相。」探玄记九曰:「除事者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大乘义章三曰:「阴界入等使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中略)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华严传三(至相传)曰:「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之义,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而勿轻,可一两月间摄静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一总相者,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二别相者,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三同相者,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四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五成相者,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六坏相者,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大乘义章三曰:「考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同成于总,各体别异显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依此而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义。华严宗之至相,大发挥之。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一切缘起之法,必具此六相。不具六相,则不能为缘起。此六相为就体相用论平等差别之二义者。前二相为体上之平等差别,总相者示平等之体,别相者示差别之体。平等之体,谓一体具多体也,差别之体谓多体各别也。例如一舍,一舍中具许多之砖瓦等以砖瓦等多体总造一舍,是为平等之体即总相也,而一舍中,砖瓦等之多体各别,即为差别之体,是别相也。又同异之二相者,为相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形相虽各别然有同造一舍之相,故云同相,诸相各别,故云异相。又成坏之二相者,为用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以各异之作用合成一舍,谓之成相,彼等各具一一之作用,谓之坏相。此六相互相融和,不离一味,谓之六相圆融。是一切缘起法之自性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
一、总相者 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
二、别相者 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
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
三、同相者 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
四、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
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
五、成相者 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
六、坏相者 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
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
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
┌总相──────┐
┌体┤ │
│ └别相──┐ ├─平等门
│ ┌同相─→↓→──┤
一切诸法┤相┤ │ │
│ └异相──┤ │
│ ┌成相─→↓→──┘
└用┤ └───┬─差别门
└坏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之义也。如身体虽一,而眼耳鼻舌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
〔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四、异相〕,多异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虽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也。如眼耳等诸根,各得其用,而不杂乱,故云异相。
〔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同展三拜
【佛学大辞典】
(仪式)大众一同展坐具而三拜也。
(仪式)大众一同展坐具而三拜也。
同时具足相应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门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术语)十玄门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同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同别二教)
(术语)(参见:同别二教)
同教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同别二教)
【三藏法数】
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也。无三者,兼无菩萨也。)
(术语)(参见:同别二教)
【三藏法数】
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也。无三者,兼无菩萨也。)
同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侣之相谓也。有二义:一谓参谒。言同事一师也。传灯录曰:「仁慧大师上堂曰:我与释迦同参,汝道参什么人?」二,谓相与研究。石林诗话曰:「禅宗论云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其二为截断众流,其三为函盖乾坤。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刘克庄诗曰:「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佛学常见辞汇】
1。同事一师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术语)僧侣之相谓也。有二义:一谓参谒。言同事一师也。传灯录曰:「仁慧大师上堂曰:我与释迦同参,汝道参什么人?」二,谓相与研究。石林诗话曰:「禅宗论云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其二为截断众流,其三为函盖乾坤。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刘克庄诗曰:「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佛学常见辞汇】
1。同事一师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境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识记种依之一。
(术语)诸识记种依之一。
同闻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诸众。即同闻法之众也。法华文句一曰:「释同闻众为三:初声闻,次菩萨,后杂众。诸经多尔。」
(术语)谓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诸众。即同闻法之众也。法华文句一曰:「释同闻众为三:初声闻,次菩萨,后杂众。诸经多尔。」
同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所习者。维摩经菩萨品曰:「乐近同学。」,「什曰:我学大乘,彼亦如是,是名同学。」
(杂语)同所习者。维摩经菩萨品曰:「乐近同学。」,「什曰:我学大乘,彼亦如是,是名同学。」
同类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旧谓之习因。如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之恶心又起恶业,各自同类之法对于同类之法为因者也。其果称为等流果。俱舍论二曰:「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因,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
【三藏法数】
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故名同类因。恶、无记法,亦复如是。(恶、无记法者,恶即恶法,无记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术语)六因之一。旧谓之习因。如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之恶心又起恶业,各自同类之法对于同类之法为因者也。其果称为等流果。俱舍论二曰:「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因,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
【三藏法数】
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故名同类因。恶、无记法,亦复如是。(恶、无记法者,恶即恶法,无记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同类助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同类善根。谓五正行中读诵,观察,礼拜(前三),赞叹供养(后一),之四种助业也。此等与称名念佛,虽同为往生净土之正行,然非正定之业而为助成称名之业,故称为同类之助业。
(术语)又云同类善根。谓五正行中读诵,观察,礼拜(前三),赞叹供养(后一),之四种助业也。此等与称名念佛,虽同为往生净土之正行,然非正定之业而为助成称名之业,故称为同类之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