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08,分81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形
同位
贵同
树同
同指
同砚
同侣
同路
同语
同涂
同羁
同羁
汝同
音同
同难
《漢語大詞典》:同形
(1).同属一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目与头同形,手与足同体。”
(2).谓同于原来的形体。 南朝 梁 刘孝威 《妾薄命》诗:“不见 丰城 剑,千祀復同形。”
《漢語大詞典》:同位
(1).处于同等位次。犹同列。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仪礼·聘礼:“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於是与 廉颇 藺相如 同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子推 笑曰:‘天开公子, 子犯 以为功,吾不忍与同位。’遂逃焉。”
(2).指职位相同者。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 孔颖达 疏:“同位,谓同为大夫,共在列位者。”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同位毕至,赴弔云集。”
《漢語大詞典》:贵同(貴同)
谓以同一为贵。 老 庄 泯物我,齐万物,故以和光同尘为贵。《晋书·皇甫谧传》:“达者贵同,何必独异;羣贤可从,何必守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何晏 、 邓颺 ,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贵同恶异,多言而妬前,多言多衅,妬前无亲。”
分類:物我万物
《韵府拾遗 东韵》:树同(树同)
司马光稷下赋: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漢語大詞典》:同指
主旨相同。《淮南子·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淮南子·缪称训》:“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
分類:主旨
《國語辭典》:同砚(同硯)  拼音:tóng yàn
同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好在我们同砚,彼此不必客气。」《恨海》第四回:「我与他若是向不相识的倒也罢了,偏又是从小同居、同砚过的。」
分類: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侣
同伴。南史·江智深传:“上宴私甚数,多命羣臣五三人游集, 智深 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輒独蒙引进。”旧五代史·晋书·郑云叟传:“﹝ 郑云叟 ﹞好棋塞之戏,遇同侣则以昼继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我年二十,无家,为道人,同侣三人,共学丹灶。”参见“ 同伴 ”。
分類:同伴
《國語辭典》:同路  拼音:tóng lù
同道,一路同行。如:「我和他是邻居,每天都同路上学。」《红楼梦》第一六回:「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文明小史》第四○回:「逢之合陆天民、徐筱山同路而还。」
《漢語大詞典》:同语(同語)
“同日而语”的略语。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桂林臬署三异:“忠臣烈士,死不为猿鹤,即为神龙,岂花妖木客所可同语乎?”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二人者虽不可与公同语,然比之向时刺客取首延颈以授吏……若两人矣。”参见“ 同日而语 ”、“ 同日而论 ”。
《漢語大詞典》:同涂(同塗)
(1).同路;同行止。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2).同归,归宿相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天地无心,万物同涂。” 李善 注:“无心谓无心爱育万物,即不仁也;同涂,谓皆为芻狗也。”
《漢語大詞典》:同羁
见“ 同羈 ”。
《漢語大詞典》:同羁(同羈)
亦作“ 同覊 ”。
(1).一同客居他乡的人。 北周 庾信 《夫子见程生赞》:“清扬共美,贤圣同覊。”
(2).指一同羁留、停留。
《骈字类编》:汝同
唐书刘禹锡传:出为苏州刺史,以政最,赐金紫服,徙汝、同二州。
《韵府拾遗 东韵》:音同
范传正风过箫赋:风从虎兮飘忽,箫象凤兮参差;何体异之如彼,而音同之若斯。
分类:音同
《漢語大詞典》:同难(同難)
(1).同遭灾难;患难与共。亦指同遭灾难之人。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安礼》:“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红楼梦第十四回:“近闻 寧国公 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
(2).一同死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同难者有 董提督 天弼 、 牛提督 天畀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杨武陵:“﹝ 卢忠肃 ﹞虽与 吴阿衡 同难,一放火之人,一救火之人,未可同日而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