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三冠王  拼音:sān guàn wáng
1.棒球比赛中,三项指标性纪录皆称冠的球员。用于打者,指打击率、打点数、全垒打数三项;用于投手,指胜投数、防禦力、三振数三项。
2.泛指于三项同类型比赛皆获得冠军者。如:「我国棒球史上,曾有六次夺得少棒、青少棒、青棒世界冠军的三冠王纪录。」
《国语辞典》:千面人  拼音:qiān miàn rén
1.称那些善于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扮演不同类型、不同角色的演员。
2.专在百货商店或超市的货品中下毒,再进行勒索诈财的罪犯。
《漢語大詞典》:负类反伦(負類反倫)
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列子·仲尼:“ 龙 誑 魏王 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髮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张湛 注:“负,犹背也。类,同也。”埤雅·释虫:“山海经有兽,以其尾飞;有鸟,以其鬚飞。则覆载之间,负类反伦,何所不有。”
《漢語大詞典》:祋殳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 李贤 注:“祋,亦殳也。”
《漢語大詞典》:分朋引类(分朋引類)
分成派别,招引同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喜朋党:“ 鄂 张 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鬭。”
《漢語大詞典》:方以类聚(方以類聚)
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孔颖达 疏:“方谓法术性行,以类共聚。”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羣分。” 明 方孝孺 《王进德传》:“古所称方以类聚者, 进德 与 琟 之谓耶!” 聂绀弩 《论通天教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用 王安石 的说法,就是‘畜生出其门’,此人之所以不至也!”
《國語辭典》:不知凡几(不知凡幾)  拼音:bù zhī fán jǐ
数目多得不可计算。《明史。卷一八二。列传。马文升》:「加以湖广征蛮,山、陕防边,供馈饷给军旅者又不知凡几。」清。顾炎武〈钱粮论上〉:「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知凡几也。」
《漢語大詞典》:采样
从大量同类实物中抽取一部分做样品。例如:三个月来,食品采样检查,卫生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漢語大詞典》:比物假事
借助同类事物相比况。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諫,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漢語大詞典》:比物丑类(比物醜類)
谓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郑玄 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十:“则知三代语言, 汉 人犹难遍识,愿学者‘比物丑类’以求之。”
《漢語大詞典》:比类合谊(比類合誼)
连缀、排比同类事物,归纳、综合其义。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段玉裁 注:“先 郑 周礼注曰:今人用‘义’,古书用‘谊’。‘谊’者本字,‘义’者叚借字……比合‘人’‘言’之谊,可以见必是‘信’字;比合‘戈’‘止’之谊,可以见必是‘武’字,是会意也。”亦作“ 比类合义 ”。 清 戴震 《原善》卷上:“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著矣。”
《國語辭典》:充类至尽(充類至盡)  拼音:chōng lèi zhì jìn
将事物比照类推至极处,把意义引申到极点。语本《孟子。万章》:「夫谓『非其有而取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國語辭典》:出类拔萃(出類拔萃)  拼音:chū lèi bá cuì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传》:「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红楼梦》第四九回:「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他亲敬异常。」也作「拔类超群」、「拔萃出群」、「拔萃出类」、「出类拔群」、「出类超群」、「出群拔萃」。
《國語辭典》:触类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识或原理,进而推知其他同类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师才一提出前提,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漢語大詞典》:牵物引类(牽物引類)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晋 康法邃 《〈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説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分類:援引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