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2
词典
2
分类词汇
60
共60,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哀怜
哀悯
哀闵
感动
变态
孤立
恻隐
怜惜
怜悯
博取
异所
任恤
寄予
异致
芣苢
《國語辭典》:
哀怜(哀憐)
拼音:
āi lián
怜悯、同情。《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唐。
韦应物
〈
马明生遇神女歌
〉:「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
分類:
哀怜
怜惜
请求
怜悯
同情
《國語辭典》:
哀悯(哀愍)
拼音:
āi mǐn
哀伤怜悯。《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陛下哀悯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九:「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悯。」
分類:
哀怜
同情
《漢語大詞典》:
哀闵(哀閔)
怜惜;同情。闵,悯。
《
汉书·匡衡传
》
:“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 宋
苏洵
《与吴殿院书》
:“惟君侯一人,独为哀閔。” 明
李贽
《读史·招魂》
:“ 宋玉 哀閔 屈原 放逐,恐其魂魄离散……假巫语以招之。”
分類:
怜惜
同情
《漢語大詞典》:
感动(感動)
动摇。感,通“ 撼 ”。 汉
王充
《
论衡·奇怪
》
:“ 后稷 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故曰:‘不坼不副。’”
《
北史·薛琡传
》
:“唯 琡 以 杲 为聚众无名,虽强犹贼, 元顥 皇室昵亲,来称义举,自 河阴 之役,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
分類:
感动
动摇
《國語辭典》:
变态(變態)
拼音:
biàn tài
1.改变原来的形态。《荀子。君道》:「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晋。
潘岳
射雉赋
:「睨骁媒之变态。」
2.与「常态」相对。指人的生理或心理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如:「他虐杀无辜小动物,真是变态。」
3.某些动物自受精卵发育至成体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或多或少的变化,方能与成虫具有相同的形态,此种变化过程称为「变态」。如多数的高等昆虫,都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变态,才能完成一生。
4.某些植物生长型态和生理机能,因长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如仙人掌的针状叶。
分類:
变态
万事
动物
植物
生理
万物
物变
情状
长期
个体
心理
发育
生变
环境
同情
影响
正常
状态
形态
构造
上和
和生
机能
特殊
《國語辭典》:
孤立
拼音:
gū lì
独立无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文选。陆机。文赋》:「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分類:
孤立
独立
孤独
独无
无助
依傍
使得
联系
同情
援助
《國語辭典》:
恻隐(惻隱)
拼音:
cè yǐn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分類:
恻隐
悲痛
同情
怜悯
《國語辭典》:
怜惜(憐惜)
拼音:
lián xí
同情惋惜。《儒林外史》第八回:「自你表兄去后,我心里更加怜惜他,已替他捐了个监生。」《红楼梦》第六九回:「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也作「怜爱」。
分類:
怜惜
爱惜
同情
情爱
爱护
《國語辭典》:
怜悯(憐愍)
拼音:
lián mǐn
哀怜同情。《汉书。卷六。武帝纪》:「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也作「怜悯」。
《國語辭典》:
怜悯(憐憫)
拼音:
lián mǐn
哀怜同情。唐。
韩愈
〈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陛下怜悯京师之人,虑其乏食。」也作「怜悯」。
分類:
怜悯
哀怜
同情
《國語辭典》:
博取
拼音:
bó qǔ
1.换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广泛吸收听取。如:「博取众议」。
分類:
博取
多方面
取信
换取
吸取
广泛
言行
听取
行取
取得
得对
信任
赞赏
同情
《漢語大詞典》:
异所(異所)
(1).不同处所。
《
墨子·经上
》
:“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
(2).不同实质。
《
荀子·正名
》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3).不同情态。
《
宋书·谢灵运传
》
:“连冈则积岭以隐嶙,举峰则羣竦以嶻嶭,凡此皆异所而咸善,殊节而俱悦。”
分類:
同处
同情
同实
处所
情态
实质
《漢語大詞典》:
任恤(任卹)
亦作“ 任卹 ”。 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
《
周礼·地官·大司徒
》
:“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又
《闾胥》
:“书其敬敏任恤者。”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
:“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
:“予虽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兴,而惰废凉薄者必败。”
分類:
诚信
帮助
同情
《國語辭典》:
寄予
拼音:
jì yǔ
1.寄托。如:「她对于么儿的前程,寄予厚望。」
2.给予。如:「大家对非洲难民寄予无限同情。」
分類:
寄托
给予
同情
关怀
《漢語大詞典》:
异致(異致)
亦作“异致”。 不同情状;意趣不同。
《魏书·礼志三》
:“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异致故也。”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滍水
》
:“ 闞駰 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致。” 清
谭献
《〈明诗录〉序》
:“﹝ 刘基 ﹞摩天之刃,挥斥群贤,寻厥名篇,多在前代,
《黎眉》
一集,惨舒异致。”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
:“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
分類:
同情
情状
意趣
《國語辭典》:
芣苢
拼音:
fóu yǐ
1.车前的别名。参见「车前」条。
2.《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或亦指为咏妇人采芣苢之诗。首章二句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分類:
草名
车前
篇名
多子
庆贺
生子
恶疾
表达
患恶
同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