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纸韵》:同使
越绝书:荆昭王使报子胥于吴曰:子大夫何不来?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民虽少,与子同使之。
分类:同使
《國語辭典》:不通  拼音:bù tōng
1.文字不合文法。如:「文理不通」。
2.不明事理。《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3.不明瞭、不精通。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二。历代制中》:「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
4.不共、不相通。《礼记。内则》:「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5.阻塞、滞碍。《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舟车不通,人迹罕至。」《三国演义》第九八回:「今陈仓转运不通,其馀小路盘涉艰难,吾算随军粮草,不敷一月用度,如之奈何?」
《國語辭典》:并用(並用)  拼音:bìng yòng
一起使用。如:「手脑并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晋。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水德之灵长。」
《國語辭典》:合用  拼音:hé yòng
1.合适、适用。《水浒传》第三回:「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顺脚踱了进去,要看有合用的书买两部。」
2.共同使用。如:「他们两家合用一个厨房。」
《國語辭典》:公用  拼音:gōng yòng
1.政府机关所管辖的。如:「公用事业」、「公用财产」、「国有公用土地」。
2.众人均可使用的。如:「公用电话」、「公用程式」、「办公室内的印表机是大家公用的。」
《國語辭典》:国语(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有别于方言。
2.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3.书名。春秋时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事迹,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共历五百馀年,为一分国纪事之史。也称为「春秋外传」。
《國語辭典》:共用  拼音:gòng yòng
1.共同使用、一起合用。如:「研究室这部电脑由二人共用。」《续后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明史。卷二○六。列传。邵经邦》:「若夫用人行政,则当辨别忠邪,审量才力,与天下之人共用之,乃为公耳。」
2.总共使用、全部花费。《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宣抚司及安抚、都统司共用钱三万一千馀缗,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资治通鉴。卷一八○。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用挽船士八万馀人。」《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赁了人家两间房子,每月二百房钱。八钱银买了一盘旱磨,一两二钱银买了一头草驴,九钱银买了一石白麦……。银钱合算,共用了三两五钱四分。」
《國語辭典》:号子(號子)  拼音:hào zi
以代客买卖證券为业的證券机构,其营业处所可供客户观看股市大盘、交流及委托买卖股票。也称为「證券经纪商」。
《國語辭典》:号筒(號筒)  拼音:hào tǒng
军中传令用的吹管乐器,一般都用喇叭。也称为「长鸣」。
《漢語大詞典》:区时(區時)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如:我国现在一律采用 北京 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
《国语辞典》:网路印表机(网路印表机)  拼音:wǎng lù yìn biǎo jī
连结在网路上的印表机,可供相同网域的使用者共同使用。网路印表机在网域上拥有一个独立的IP位址,只要网域使用者将档案传送到这个位址,网路印表机便能将文件印出。
《国语辞典》:站友  拼音:zhàn yǒu
称网站的共同使用者,亦可称之为「网友」。
《国语辞典》:联弹(联弹)  拼音:lián tán
两人共同使用一架钢琴的二重奏。较有名的联弹曲有巴哈的〈奏鸣曲〉、莫札特的〈D大调奏鸣曲〉、德布西的〈小组曲〉等。
《國語辭典》:共同交际语(共同交際語)  拼音:gòng tóng jiāo jì yǔ
1.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汉语。
2.国际会议上,确定共同使用的语言。如英语、法语。
《國語辭典》:标准时(標準時)  拼音:biāo zhǔn shí
「标准时间」的简称。参见「标准时间」条。
《國語辭典》: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語)  拼音:mín zú gòng tóng yǔ
一个或多个民族共同使用之语言,因文化、政治过程或日常生活互动积累而发展成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