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张大吉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二
大吉。开元朝擢书判拔萃科。
吉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第进士。武则天时著名酷吏。性阴克,敢言事。因讯囚,讽其株引朝臣中贤士名门与己小有嫌隙者三十六家,榜楚百惨,以成其狱,同日论死,亲故连累窜逐者千余人,天下冤之。由是擢右肃政台中丞,后进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兄弟以宠甚,思自全,顼教以请召卢陵王、相王以副人望。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寻徙始丰尉,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正平人。曾官修文馆学士。武周圣历中,与李峤等共修《三教珠英》。后官至中书舍人。善诗能文,尤工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扶风(今陕西凤翔),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曾为修文学士。武后圣历时与沈佺期、徐坚等预修《三教珠英》。后官中书舍人。生平事迹散见《朝野佥载》卷四、《元和姓纂》卷七、《唐会要》卷三六、颜真卿《康使君神道碑铭》。吉甫能诗,尤善赋。长安四年(704)作有《蜗牛赋》,又曾有《蝉赋》之作。《全唐诗外编》收诗2首及断句2。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吉甫。正平人。
吉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27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字玄成。吉顼子。弱冠为河南府参军,贬蓬州参军、陵州司户,迁荆府士曹、京兆府户曹参军,转洛交、永宁二县令,拜晋州司马,官至司勋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83—727 【介绍】: 唐僧。魏州昌乐人,一说钜鹿人。俗姓张,名遂。张公瑾孙。少聪明,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而一行匿避。二十一岁出家为僧。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助善无畏译《大日经》,并作《大日经疏》。睿宗即位,数以礼征,不应命。玄宗开元初,令强起之。至京,置于光太殿,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时《麟德历》推步渐疏,遂奉敕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乃与梁令瓒等创黄道游仪、水运浑仪。曾据南宫说所测,推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长度。卒赐大慧禅师。著《大衍历》、《七政长历》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一行俗姓张氏。钜鹿人。本名遂。武后时佐命剡国公公谨支孙。幼依普寂禅师出家。后往天台山国清寺受算法。造大衍历。元宗召入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开元十五年卒于京师华严寺。谥大慧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张氏。钜鹿人。佐命功臣公谨之诸孙。髫龀岐嶷。读书不再览。俄从普寂禅师得心法。因礼寂为师。以出家焉。寂尝设大会时徵士卢鸿。方隐居别峰。朝廷屡聘不起。寂请为文。以开导邑社。于是鸿袖出其文。置几上。谓寂曰。事僻语古。必求俊朗者宣之。不然可呼至。吾当先以指授之也。寂趣使呼行至。行伸纸视之。微笑而已。无所问。复置文几上去。鸿私怪其轻脱。及钟梵俱作。千众骈集庭宇。行攘袂而进。抗音倾泻。无少遗误。鸿𥈭眙叹息。因语寂学宜纵其游故三藏玄理。莫不淹贯。尤善阴阳谶纬之书。千里寻访。必得乃已。闻天台山国清寺。有妙于数学者。行造之。然其所居傍小溪。水急甚。岸立未即渡。且遥闻其人布算声。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远来。而未之见者。为沮于水耳即除一算。水乃不流。行承言而见。稽首足下。尽得其术焉。道士邢和璞不测人也。谓尹愔曰。汉洛下闳造历。以为更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出。定之今一行和尚。造大衍历。既正其谬。又当其运。则洛下闳之言斯信。而和尚之为圣人可知矣。玄宗诏问其能。对曰能记忆。帝命中官。取宫籍试之。行阅毕。唱数幅习熟如素。帝不觉降榻拜曰。师圣人也。嗟异良久。自是动静皆从。扣灾福。号之天师。寻诏住唐兴寺。有王媪者。行未出家时邻里也。一日诣行涕泣。求救其子杀人罪。行命多与之金使去曰。国家刑宪其可以私意于之哉。媪因悉数其微时事。大诟不已。行嘿念有所报效。且起布算。即戒净人。操布囊坐某坊空静地以俟。曰遇生物。则捕以投囊中急归。净人如其戒。日且午。果见老䝏引七豚至。逐之。䝏走而豚得。行即以闭巨壅中。祝数番。明日诏问。司天监奏。夜失北斗星何耶。行对以为昔后魏失荧惑几至亡国。以其能戒惧而免此。则人主转祸为福之兆也。今失帝车。岂非天所以大儆陛下欤。夫匹夫匹妇。有所愤激。犹陨霜天旱。而祝盛德所感召乎。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自微僧观之。莫若大赦。以幸天下。帝以为然。及降赦之夕。占奏一星见。七夜而复其初。久之获證金刚三藏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偕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睿宗玄宗并加宠遇。每诏入集贤院。备顾问。开元中尝大旱。诏祈雨。曰宜得。一器。上有龙状者。诏中官遍阅内库。皆弗类。异日得古鉴。行指其鼻喜曰。此真龙也。遂以入坛场。顷之雨。帝从容于大明宫。密以社稷吉凶。祚运脩短。问之。行不应徐以他语乱其意。帝诘不已。遂曰。陛下当有万里之行。社稷毕德终吉。且遗帝以金合子一。其小如弹丸。坚不可发。撼之有声。云事急则开。后幸蜀。仓皇漫莫记省。至成都发之。则当归药也。复见万里桥。帝曰。一行其神已乎。遽焚香告谢。唐逮昭宗而梁代之。则昭宗初封吉王。其太子为德王云。 开元十五年十月八日。扈驾幸新丰遂辞帝归嵩山谒寂寂。方接款河南尹裴宽。忽谢宽曰。小间愿有复也。宽因屏以窥之。见寂坐堂上。受行礼足起。寂附耳语再三。行竟降阶入南室。手闭其户。寂召侍者声钟曰。一行灭度矣。左右趋视。则已瞑目。无复气息。先是九月间。得疾于华严寺将舆病入辞。以小间而止。帝于是夕梦瞰禅居。绳床纸槅历历。晓使人问疾。且验之。如所梦。乃召京城名德。为设道场祈福。其神交于帝。岂非夙有缘契耶。著所翻经疏七卷。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又规铁为黄赤二道。造游仪。以正历。葬全身于铜人原。谥大慧。御制塔铭树冢上。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一行。俗姓张。钜鹿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剡国公公谨之支孙也。丱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归心者众。乃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徵士卢鸿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朝廷累降蒲轮。终辞不起。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机案。钟梵既作。鸿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俊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笑复置机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已。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达毗尼。然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其声蔌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时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预于斯矣。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其传密藏必抵渊府也。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著疏七卷。又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编入唐书历律志以为不刊之典。又造游仪黄赤二道。以铁成规。于院制作。次有王媪者。行邻里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媪戟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间抱乳汝。长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𭸞彘引豚七个。净人分头驱逐𭸞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已备巨瓮。逐一入之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胡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盛德所感乃能退之。感之切者其在葬枯骨乎。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微僧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敕令中官同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其异术通感为若此也。玄宗在大明宫。从容密问社稷吉凶并祚运终毕事。行对以他语。帝询之不已。遂曰。陛下当有万里之行。又曰。社稷毕得终吉。帝大悦。复遗帝一金合子。形若弹丸。内贮物撼必有声发之不得。云有急则开。帝幸蜀仓黄都忘斯事。及到成都忽忆启之。则药分中当归也。帝曰。伊药产于此。师知朕违难至蜀当归也。复见万里桥。曰一行之言信其神矣。命中官焚香祝之。乃告谢也。及昭宗初封吉王。至太子德王。唐为梁灭。终行之言。社稷毕得终吉也。开元十五年九月于华严寺疾笃。将舆病入辞。小间而止。玄宗此夜梦瞰禅居。见绳床纸隔开扇。晓而验问。一如所睹。乃诏京城名德。致大道场为行祈福。危疾微愈。其宠爱如是。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身无诸患口无一言。忽然浴香水换衣趺坐。正念怡然示灭。一云辞告玄宗。后自驾前。东来嵩山谒礼本师。即寂也。时河南尹裴宽正谒寂。寂云。有少事未暇与大尹款话。且请踟蹰休息也。宽乃屏从人止于旁室伺寂何为。见洁净正堂焚香默坐如有所待。斯须叩门连声云。天师一行和尚至(僧号天师始见于此。言天子师也)。行入颇匆切之状礼寂之足。附耳密语。其貌愈恭。寂但颔应曰。无不可者。语讫又礼。礼语者三。寂唯言是是无不可者。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闭其户。寂乃徐召侍者曰。速声钟。一行已灭度。左右疾走视之瞑目而坐。手掩伺息已绝。四众弟子悲号沸渭撼动山谷。乃停神于罔极寺。自终及葬凡经二七日。爪甲不变髭发更长。形色怡悦时众惊异。帝览奏悲怆曰。禅师舍朕。深用哀慕。丧事官供。诏葬于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御撰塔铭。天下释子荣之。
神僧传·卷第七
释一行。俗姓张氏。钜鹿人也。本名遂。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已暗诵矣。师事普寂禅师出家剃染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及沙门。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且聚于数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授之致于几案上。钟梵既作。鸿谓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寂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一行因穷大衍。自此求访师资不远数千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株门前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蓛蓛。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而门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玄宗闻之召令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玄宗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刑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大衍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嗟伏。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尝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畴也。君上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一大瓮。于中。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方某角有废园。汝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寘瓮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击乎。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帝尝问国祚几何有留难否。行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帝惊问其故不答。退以小金合进之曰。至万里即开。帝一日发合视之。盖当归少许。及禄山乱驾幸成都。至万里桥忽悟。未几果归。昭宗初封吉王。唐至昭宗而灭。故终吉。至开元末裴宽为河南尹。宽深信佛法师事普寂禅师。日夕造焉。或一日宽诣寂。寂云。方有少事未暇款语。且请迟回休息。宽乃屏宾从止于空室。见寂洁涤正堂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扣门连声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但颔云。无不可者。语讫复礼礼讫又语如是者三。寂唯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堂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声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石疾走视之一如其言灭。度后宽服缞绖。葬之日徒步出城送之。春秋四十五。帝哭之哀甚辍朝三日。停龛三七日。行容貌如生。帝亲制碑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建塔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张。钜鹿人丱岁不群。读书不再览。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徵士卢鸿。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几案。钟梵既作。鸿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笑。复置几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已。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达毗尼。兼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诀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时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如是。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著疏七卷。又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编入唐书历律忘。以为不刊之典。有王媪者。行邻里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媪戟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间[抪-巾+巳]。乳汝长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净人分头驱逐。猳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已备巨瓮。逐一入之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番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盛德所感。乃能退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敕令中官于内库中偏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河南人。吉顼从子。玄宗天宝初为新丰丞。李林甫引其居门下,以酷吏闻名。与罗希奭椎锻治狱,相助为虐,号“罗钳吉网”。擢户部郎中,兼侍御史。坐受贿及夺民财贬端溪尉。杨国忠遣人杀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吉万。永安黄冈(今湖北黄州)人。宣州刺史周择从之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唐诗纪事》卷二四。《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楚州淮阴人,徙居鄱阳。初为道士,后还俗。至京师,谒宰相,有荐于天子,授校书郎。后制举登科,历万年县尉。德宗兴元元年自司封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改谏议大夫。贞元二年,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四年,为中书舍人。未几,卒。中孚有诗名,与卢纶等号大历十才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 楚州(今江苏淮安)人。早年出家为道士,代宗大历年间由道士征拜校书郎,德宗建中初年为万年县尉,曾充黜陟判官至雁门。兴元元年(784)由司封郎中、知制诰为谏议大夫,加翰林学士,贞元二年(786)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四年由权吏部侍郎改中书舍人,未几卒。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颇负盛名,李端《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称“众口宗诗伯”。事迹见《旧唐书·德宗纪》及《卢简辞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及《卢纶传》、《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潜,误。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建中间范阳县丞吉逾之侄。建中二年(781)随吉逾、王潜等游房山云居寺,并题诗刻石。事迹见《金石萃编》卷一〇五《题云居上寺诗并序》、《续古文苑》卷四、《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事迹亦见前三书。
全唐诗补逸
吉播,建中贞元间人。为范阳县丞吉逾侄。诗一首。(《全唐诗》无吉播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德宗建中二年(781),在范阳与从父吉逾及王潜等题咏唱和。事见《金石萃编》卷一〇五《题云居上寺诗并序》。《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吉騊駼,建中贞元间人,为范阳县丞吉逾侄。诗一首。(《全唐诗》无吉騊駼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建中二年(781)任范阳丞,与王潜等题咏唱和。事迹见《金石萃编》卷一〇五《题云居上寺诗并序》。《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吉逾,建中贞元间人,官范阳县丞。诗一首。(《全唐诗》无吉逾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建中间幽州节度都巡使王潜之子。建中二年(781)随其父游房山云居寺,题诗刻石。《金石萃编》卷一〇五、《续古文苑》卷四、《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事迹亦见前二书。《全唐诗外编》作吉益,误。
全唐诗补逸
王益,建中贞元间人,为王潜子。诗一首。(《全唐诗》无王益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约代宗、德宗时人,吉中孚之妻。事迹散见《又玄集》卷下、《唐诗纪事》卷七九。《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6句。
唐诗汇评
张夫人,生卒年里贯均未详,贞元初户部侍郎吉中孚妻。《全唐诗》存诗五首,残句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35 【介绍】: 唐郑州人,祖籍陇西,字虚舟。登进士第。宪宗时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性奸回,妒贤伤善,密阻裴度讨淮、蔡,帝知而恶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穆宗即位,逢吉以有侍读之恩,召为兵部尚书。敬宗时,封淳国公,兼右仆射。有张又新等八人附逢吉,复有八人相攀附,贿赂公行,号为“八关十六子”。文宗时,官至太子太师、东都留守,加开府仪同三司,迁尚书左仆射,以司徒致仕。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35 字虚舟,排行二十,陇西(今甘肃临洮)人。德宗贞元十年(794)登进士第。范希朝辟为振武军节度掌书记。历左拾遗、右司郎中、中书舍人。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权知礼部贡举。未及放榜,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因密沮裴度对淮西用兵罢相。穆宗长庆二年(822)代裴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封凉国公。所亲张又新、李续之等8人居要职,称“八关十六子”。敬宗宝历二年(826)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卒谥成。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六
逢吉字虚舟。陇西人。第进士。德宗朝以荐为左拾遗。元和中累迁中书舍人。加朝议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穆宗立。拜兵部尚书。复知政事。敬宗朝封凉国公。兼右仆射。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徙宣武。召拜左仆射。兼守司徒。大和九年卒。年七十八。赠太尉。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
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