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合适(合適)  拼音:hé shì
适宜、恰当。如:「这组玩具给三至五岁的幼儿使用较为合适。」也作「合式」、「合宜」。
《國語辭典》:相宜  拼音:xiāng yí
适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红楼梦》第一七回:「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分類:相宜合适
《國語辭典》:方便  拼音:fāng biàn
1.便利。如:「马路开通之后,行车方便多了。」
2.便利于人的事。如:「请您行个方便,帮帮忙吧!」《文明小史》第八回:「刘伯骥是晓得教士脾气的,又因自己素性爽直,不去同教士说,先把实情回绝了和尚,免他再生妄想。谁知老和尚听了不以为然,只说:『刘相公不肯方便。』」
3.上厕所。《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有一件老爷想不到得用的东西,为太太可是很要紧,就是太太忽然若是走动的时候,怕是没有个方便地方。」
《國語辭典》:适当(適當)  拼音:shì dàng
切合、妥当。《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國語辭典》:合用  拼音:hé yòng
1.合适、适用。《水浒传》第三回:「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顺脚踱了进去,要看有合用的书买两部。」
2.共同使用。如:「他们两家合用一个厨房。」
《國語辭典》:妥帖  拼音:tuǒ tiē
1.稳妥得当。《文选。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书是杜少卿哥寄来的,说臧岐为人甚妥帖,荐来给大爷、二爷使唤。」也作「妥贴」。
2.平静、宁静。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首之一:「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
《漢語大詞典》:得当(得當)
(1).相当;相配。史记·匈奴列传:“ 汉 留 匈奴 使, 匈奴 亦留 汉 使,必得当乃肯止。”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及饮, 卓氏 弄琴, 文君 窃从户窥,心説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颜师古 注:“当谓对偶之。”
(2).谓当事任职。《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王逸 注:“言信直之臣被蒙譖毁而身败,弄虚伪之人进用在位而当显职也。”
《國語辭典》:道地  拼音:dào dì
1.事先说明,预留地步。《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丞相议奏延年『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唐。颜师古。注:「为之开通道路,使有安全之地也。」
2.实在的、真正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这果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在里头看见徒弟引得个小夥子进来,道:『是个道地货来了。』」也作「地道」。
3.招呼。《孽海花》第一九回:「如素云是袁尚秋替他招呼,怡云是成伯怡代为道地,老先生还自鸣得意,说是风尘知己哩!」
《漢語大詞典》:和节(和節)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3).温和的节令。 汉 陈琳《神女赋》:“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嗈嗈。” 汉 应瑒 《杨柳赋》:“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
《漢語大詞典》:贴妥(貼妥)
(1).稳当;合适。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五言律诗,固要贴妥,然贴妥太过,必流於衰。” 严复 《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横空盘硬亦非难,欲为排奡在贴妥。”
(2).谓称身,合体。 宋 梅尧臣 《牡丹》:“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贴妥裁轻罗。”
(3).平静;安稳。
《國語辭典》:对头(對頭)  拼音:duì tóu
1.对象、配偶。《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若不寻个名目相称的对头,枉居朝中大臣之位。」《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儿,爹娘为将你许错了对头,一向愁烦。」
2.正确无误。如:「这事只要方法对头,很快就可以完成。」
3.合得来。如:「他们俩从小就对头,到现在还是整天黏在一起。」
《國語辭典》:对头(對頭)  拼音:duì tou
仇敌、仇人。《水浒传》第八回:「你二位也知林冲和太尉是对头。今奉著太尉钧旨,教将这十两金子送与二位。」《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河北袁绍,正是丞相对头,将军此去必有丞相文凭。」
《漢語大詞典》:对事(對事)
(1).犹对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孙咸 ﹞梦至一处,如王者所居,仪卫甚严,有吏引与一僧对事。”《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 应祥 还家,白昼闲坐,忽见二鬼使至前曰:‘地府屈君对事。’即挽其臂以往。”
(2).合适;相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的担惊受怕哩!’”
《國語辭典》:对劲(對勁)  拼音:duì jìn
1.合适、符合。《红楼梦》第八四回:「倒是前日孙亲家太太打发老婆子来问安,却说起张家的事。说他家有个姑娘,托孙亲家那边有对劲的提一提。」
2.意气相投合。《官话指南》卷二:「我来是因为我兄弟,素日和您对劲,我打算求您这几天,把他找到您家里来,劝劝他。」《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二人越谈越对劲,却不外乎自由平等话头。」
《國語辭典》:对口(對口)  拼音:duì kǒu
1.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2.口角、争执。《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3.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4.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如:「工作对口」。
《國語辭典》:妥协(妥協)  拼音:tuǒ xié
1.对立的双方为避免冲突或争执,彼此在原则、利益上让步,谋求融洽的行为。如:「经过调解,双方都不再坚持己见,愿意妥协。」
2.稳妥适当。《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老残游记》第八回:「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
3.停当、完毕。《红楼梦》第二三回:「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