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饬行(飭行)
使行为谨严合礼。汉书·鲍宣传:“自 成帝 至 王莽 时,清名之士, 琅邪 又有 纪逡 王思 , 齐 则 薛方 子容 ……皆以明经飭行显名於世。” 颜师古 注:“飭,谨也,读与敕同。” 宋 陈亮 《问答上》:“比閭族党之贤,脩身飭行以自见於斯世者非一人。”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进学飭行,於吾道有光。”
《漢語大詞典》:中仪(中儀)
唐 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二:“ 唐 人,礼部员外谓之中仪,主事谓之小仪。”
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
《漢語大詞典》:饰行(飾行)
矫饰其行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韩非子·二柄:“人主好贤,则羣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羣臣之行不效。” 王先慎 集解:“饰行则伪外,故其内情不效。” 清 戴钧衡 《朱建论》:“吾意 建 平日所称廉直不苟者,皆饰行欺世。”
美化劣质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脃薄曰行……取行苦之物,饰以欺人,故曰饰行。”参见“ 饰行儥慝 ”。
使行为严谨合礼。饰,通“ 飭 ”。后汉书·许劭传:“初为郡功曹,太守 徐璆 甚敬之,府中闻 子将 ( 许劭 字)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参见“ 飭行 ”。
《漢語大詞典》:饰行儥慝(飾行儥慝)
谓出售表面加以美化的劣质物品。周礼·地官·胥师:“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 郑玄 注:“饰行儥慝,谓使人行卖恶物於市,巧饰之,令欺誑买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 张衡 《西京赋》説市曰‘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则饰行之谓也。饰行与儥慝,相对为文。”
《漢語大詞典》:饬行(飭行)
使行为谨严合礼。汉书·鲍宣传:“自 成帝 至 王莽 时,清名之士, 琅邪 又有 纪逡 王思 , 齐 则 薛方 子容 ……皆以明经飭行显名於世。” 颜师古 注:“飭,谨也,读与敕同。” 宋 陈亮 《问答上》:“比閭族党之贤,脩身飭行以自见於斯世者非一人。”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进学飭行,於吾道有光。”
《漢語大詞典》:陈鱼(陳魚)
左传·隐公五年:“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 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 于 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后因以“陈鱼”为帝王行为不合礼仪之典。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示威寧校猎,崇让不陈鱼。”
《漢語大詞典》:雅饬(雅飭)
(1).谓言行合礼制。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其餘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飭。”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诸子烝烝雅飭,规行矩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郑讼:“ 石公 为诸生时,恂恂雅飭。”
(2).典雅严谨。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余读公集……其意气高迈,论思雅飭,慨然有 孔北海 之风。”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 杨鸿臚 ﹞近体诗、古诗具见雅飭,古文则非所长。” 王闿运 《论唐诗》:“初 唐 诸家歌行,皆出 齐 梁 ,多以雅飭为宗,堆写陈典。”
(3).犹雅致,美而不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生鱸鱼与新粳米炊熟……谓之鱸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飭,可入林洪《山家清供》。”
《漢語大詞典》:奸说(奸説,姦説)
有所干求而游说。史记·穰侯列传:“於是 魏 人 范雎 自谓 张禄先生 ,讥 穰侯 之伐 齐 ,乃越三 晋 以攻 齐 也,以此时奸説 秦昭王 。” 章炳麟 《秦献记》:“故 零陵 令与 斯 ( 李斯 )辩难, 成公生 乃奸説其子,著书自见,一切无所穷治,又况票票 羊 黄 之徒乎?”
姦説:不合礼义的言论。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姦説不兴,邪陂自息矣。”
《漢語大詞典》:饬正(飭正)
(1).整饬使合标准。吕氏春秋·仲秋纪“乃命司服具飭衣裳” 汉 高诱 注:“司服,主衣服之官,将飭正衣服,故命之也。”礼记·月令“乃命冢宰……祗敬必飭” 唐 孔颖达 疏:“言天子於此月命冢宰藏此帝藉所收禾穀於此神仓之中,当须敬而復敬,必使飭正。”
(2).谓整饬己身使行为谨严合礼。汉书·谷永传:“昔 舜 飭正二女,以崇至德。” 颜师古 注:“谓 尧 以二女妻 舜 ,观其治家,欲使治国,而 舜 谨敕正躬以待二女,其德益崇,遂受 尧 禪也。飭与敕同。”
《漢語大詞典》:要节(要節)
(1).犹言切合礼节。仪礼·士丧礼:“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 胡培翚 正义:“要节而踊,谓会遇当踊之节而踊也。”
(2).立节。谓自身按照节义的要求去做。荀子·礼论:“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 王先谦 集解:“要节,自要约以节义,谓立节也。使其孰知出死要节、尽忠於君,是乃所以受禄养生也。若不能然,则乱而不保其生也。”
《漢語大詞典》:协义(協義)
符合礼义。 唐 李邕 《鹘赋》:“何至德而能制,每协义而不争。”
《漢語大詞典》:淫行
(1).过分的行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孔子家语·问礼》:“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
(2).纵欲放荡的行为。史记·南越列传:“太后有淫行,国人不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南子 有淫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而 彩云 亦多淫行,常蓄美男子数十人,以次入待,小不当意輒杀之。”
(3).犹流行,泛滥。 晋 潘岳 《关中诗》:“疫癘淫行,荆棘成榛。”
《漢語大詞典》:杂污(雜污,雜汙)
谓杂乱污秽,不合礼义。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 杨倞 注:“杂污,谓非礼义之言也。”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脩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 杨倞 注:“智脩洁可相亲,若杂乱秽污,则与夷狄无异。言险诈难近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辞无涓选,精采杂污,而更浸润 唐 人小説之风。”
《漢語大詞典》:正婚
亦作“正昏”。 指符合礼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岁至三十岁、女子十五岁至二十岁于春秋两季嫁娶为正婚。 晋 孔晁 《答马昭》:“ 晁 曰:‘有女怀春’,谓女无礼,过时故思;‘春日迟迟’,蚕桑始起,女心悲矣;‘嘒彼小星’,喻妾侍从夫人;‘蔽芾其樗’,喻行遇恶人;‘熠燿其羽’,喻嫁娶盛饰。皆非仲春嫁娶之候。 玄 据期尽之教,以为正婚,则奔者不禁,过於是月穷矣。”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卒章云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为蕃育法,二章为男年二十八九、女年十八九,首章谓男年二十六七、女年十六七,以梅落喻年衰,则未落宜据男年二十五、女年十五矣。则 毛 以上二章陈年盛正昬之时,卒章蕃育法,虽在期尽,亦是及时。”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毛 传“春,不暇待秋也” 唐 孔颖达 疏:“《传》以秋冬为正昬。此云春者,此女年二十期已尽,不暇待秋也。”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唐 贾公彦 疏:“举正昬以刺时。”
《漢語大詞典》:淫宴(淫讌)
亦作“ 淫讌 ”。 不合礼制、越规逾节的宴会。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设长夜之淫宴,作北里之新声。”南史·蔡兴宗传:“时上( 宋孝武帝 )方盛淫宴,虐侮羣臣。”《南齐书·东昏侯纪》:“至於居丧淫讌之愆,三年载弄之丑,反道违常之衅,牝鷄晨鸣之慝,於事已细,故可得而略也。”
《漢語大詞典》:顺泽(順澤)
谓顺合礼乐而富有文采。 唐 芮挺章 《〈国秀集〉序》:“ 仲尼 定礼乐,正《雅》《颂》,采古诗三千餘什,得三百五篇,皆舞而蹈之,弦而歌之。亦取其顺泽者也。”
《国语辞典》:不君子  拼音:bù jūn zǐ
不合君子的礼仪规范。指不合礼仪的行为举止。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他酩子里丢抹娘一句,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