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细十番(細十番)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 明 万历 时,今仍流行于 苏 、 浙 、 闽 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参阅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漢語大詞典》:粗十番
合奏乐名。纯用十种打击乐器合奏。又称素十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又扮灯船悬五色纱灯,打粗十番,绕场数迴下][浄]这是些富商大贾,衙门书办,却也热闹。”参见“ 粗细十番 ”。
《高级汉语词典》:埙篪
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漢語大詞典》:埙篪
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
(1).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 王若虚 《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 吴苑 《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 秋瑾 《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2).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 康御史 亦有疏与 冯 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3).借指兄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
(1).壎、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传:“土曰壎,竹曰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壎篪,以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 孔颖达 疏:“其恩亦当如伯仲之为兄弟,其情志亦当如壎篪之相应和。”《荀子·乐论》:“声乐之象:鼓大丽,鐘统实……塤箎翁博。”《后汉书·明帝纪》:“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娱嘉宾。” 金 王若虚 《瑞竹赋》:“此则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终以之,有死无易。” 清 吴苑 《到家》诗:“忆昔少年时,老屋塤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 清 秋瑾 《赠盟姊吴芝瑛》诗:“不结死生盟总泛,和吹塤竾韵应佳。”
(2).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时 康御史 亦有疏与 冯 疏同日上……二疏同时,塤篪相和。”
(3).借指兄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岂无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近追寿愷堂,壎箎耄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