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望洋兴叹(望洋興歎)  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
仰视著海洋发出感叹。语本《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后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也作「望洋惊叹」。
《漢語大詞典》:唏叹(唏歎)
叹息。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公颇以时事艰难,屡见唏叹。”
分類:叹息
《分类字锦》:叹服圣明(叹服圣明)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宫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蛊事,遂下掖庭考讯,辞證明白。太后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见实覈,果御者所为,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分类:太后
《漢語大詞典》:叹怪(歎怪)
惊奇。 唐 王度 《古镜记》:“ 度 以寳镜之作,合於阴阳光景之妙。不然,岂合以太阳失曜而宝镜亦无光乎?叹怪未已。”
分類:惊奇
《國語辭典》:叹老嗟卑(歎老嗟卑)  拼音:tàn lǎo jiē bēi
感叹年纪老大而地位卑微。宋。陆游 岁暮诗:「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韵府拾遗 纸韵》:叹圮(叹圮)
梁简文帝文:吊古伤今,惊忧叹圮。
《高级汉语词典》:叹气嗐声
唉声叹气
《國語辭典》:叹为观止(嘆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形容事物极好,令人赞叹不已。如:「毫芒雕刻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
《國語辭典》:叹为观止(歎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漢語大詞典》:叹悒(歎悒)
亦作“ 叹邑 ”。 感叹悲伤。南史·王寂传:“读《范滂传》,未尝不叹悒。” 宋 司马光 《谢校勘启》:“是以旧学益废,翦为荆榛,私心悵然,每用叹邑。”
《漢語大詞典》:叹挹(歎挹)
犹叹伏。梁书·王锡传:“ 善明 造席,遍论经史,兼以嘲謔。 锡 纘 随方酬对,无所稽疑,未尝访彼一事, 善明 甚相叹挹。”
《漢語大詞典》:司马牛之叹(司馬牛之嘆)
《论语·颜渊》:“ 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红楼梦第四五回:“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 司马牛 之嘆’?”
《漢語大詞典》:壹倡三叹(壹倡三歎)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郑玄 注:“倡,发歌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参见“ 一倡三叹 ”。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
《国语辞典》:仰屋兴叹(仰屋兴叹)  拼音:yǎng wū xīng tàn
抬头仰望屋顶,发出叹息。形容人无计可施的情状。如:「手头一向不宽裕的大舅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医药费,也只有仰屋兴叹。」也作「仰屋窃叹」。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
《國語辭典》:一唱三叹(一唱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而三人随著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唐。李善。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也作「三叹」、「一倡三叹」。
2.比喻诗文优雅宛转,韵味绵延。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悽楚。」也作「一倡三叹」。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