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花竹秀野
 
流水青山屋上下
 
五亩园中秀野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
 
屋下流水,屋上青山

相关人物
苏轼
 
司马光


《苏轼诗集》卷十五〈司马君实独乐园〉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樽酒乐馀春,棋局消长夏。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抚掌笑先生,年来效瘖哑。
典故
子骏满人间

相关人物
司马光
 
宋神宗
 
鲜于侁


《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三十九〈类姓·鲜于〉
皇朝鲜于侁字子骏,为东京转运使。司马光谓苏轼曰:「子骏福星也。京都人困甚,子骏求之。然安得百子骏布之天下乎?」
《国语辞典》:司马光(司马光)  拼音:sī mǎ guāng
人名。(西元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哲宗初,入朝为相,罢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卒赠温国公,谥文正,世称为「涑水先生」。著有《资治通鉴》、《稽古录》、《涑水纪闻》等。
《國語辭典》:涑水  拼音:sù shuǐ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绛县,西流经闻喜县,南折经夏县至永济县西南,入于黄河。
2.乡镇名。位于山西省夏县西,宋时司马光居此。
《漢語大詞典》:迂夫
(1). 宋 司马光 自称。
(2).迂拙的丈夫。《绿野仙踪》第八三回回目:“捉姦情贼母教淫女,论亲事悍妇打迂夫。”
《漢語大詞典》:涑水翁
指 宋 司马光 。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忍欲》:“ 刘元城 南迁日,求教於 涑水翁 。”参见“ 涑水 ”。
分類:司马光
《國語辭典》:涑水  拼音:sù shuǐ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绛县,西流经闻喜县,南折经夏县至永济县西南,入于黄河。
2.乡镇名。位于山西省夏县西,宋时司马光居此。
《漢語大詞典》:六先生
指 宋 代 周敦颐 、 程颢 、 程颐 、 张载 、 邵雍 、 司马光 。也指 周敦颐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张栻 、 朱熹 等六人。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先生:“ 朱文公 有《六先生赞》,谓 濂溪 、 明道 、 伊川 、 横渠 、 康节 、 涑水 也。 端平 初, 常熟 令 王爚 ,於县学建六先生祠,祀 濂溪 、 横渠 、 明道 、 伊川 、 晦庵 、 南轩 。 淳祐 辛丑,命州县学各建六先生祠。”
《國語辭典》:融融  拼音:róng róng
1.和乐的样子。《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和暖的样子。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國語辭典》:平平  拼音:píng píng
1.普通、没有特别之处。《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2.均等、公平。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韩二你要他怎么?都与这两个孩儿罢,分的平平儿的也。」
《國語辭典》:密密  拼音:mì mì
1.暗中。《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知县与江都县同年相好,就密密的写了一封书子。」
2.细密、紧密。唐。孟郊 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國語辭典》: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奋努力。如:「公务员为民服务,自当密勿从事,竭力以赴。」《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密勿军国,心力俱尽。」
2.慎密、机密。《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唐。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吁俞之命,或虑阙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漢語大詞典》:到耳
逆耳。 汉 扬雄 《太玄·事》:“到耳顺止,逆闻顺行也。” 司马光 集注:“到与倒同……能纳忠补过不失正顺者也。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利於病。”
《國語辭典》:于于  拼音:yú yú
1.徐行的样子。唐。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自足的样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鍊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3.相连不绝的样子。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汨汨。」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國語辭典》:郭索  拼音:guō suǒ
螃蟹走路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卷二。锐卦》:「蟹之郭索,心不一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颇为士大夫所称。」
《國語辭典》:嗣续(嗣續)  拼音:sì xù
1.承继。《国语。晋语四》:「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也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
2.子孙。《梁书。卷四八。儒林传。范缜传》:「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