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司空颋
司空坦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其它辞典(续上)
司空图(字 表圣 号 知非子、耐辱居士 )司空颋
司空坦
王安石(世称 王荆公、拗相公 荆公、荆国公、舒国公、舒王 别称 獾郎 字 介甫 号 半山 文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7—908 【介绍】: 唐河中虞乡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咸通十年登进士第。卢携知政事,召为礼部员外郎。僖宗次凤翔,召图知制诏,寻拜中书舍人。昭宗龙纪初,复召拜舍人,以疾辞。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数日乞还。隐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后梁代唐,闻哀帝被杀,绝食而卒。有《二十四诗品》(有云非图所撰)及诗集、文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故又自称“泗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然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应为虞乡人。懿宗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僖宗乾符三年(876)曾入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复召为殿中侍御史,因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乾符六年为礼部员外郎。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入长安,僖宗奔蜀,图不克从,乃退还河中。光启元年(885)三月,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拜中书舍人;僖宗至宝鸡,图又还河中。昭宗即位,复召图为舍人,未几以疾辞,居华阴。后两度见征,两度还山,曾居淅上,终归中条山王官谷。朱温篡唐,召图为礼部尚书,不起;翌年闻哀帝被弑,乃不食而卒。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八。图曾自编其集为《一鸣集》,其嗣子司空荷亦曾编辑其集为30卷。今存《司空表圣文集》10卷、《司空表圣诗集》5卷。《全唐诗》编司空图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4首,断句2。宋苏轼谓司空图“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书黄子思诗集后》)。而明人胡震亨谓图诗“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签》卷八)。司空图之主要成就在诗论,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等论诗名篇,而以《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近年陈尚君、汪涌豪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以其为明人伪作,引起热烈讨论,尚无定论。唐诗汇评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为宣歙观察使王凝慕僚。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返留,贬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与旧相卢携游。携复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迁郎中。僖宗幸蜀,图扈从不及,还河中。僖宗还京,召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后归隐。初居华阴,后居中条山王官谷。眧宗朝,累以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召,辞疚不赴。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有《一鸣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中有郑谷诗羼入。词学图录
司空图(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今永济西)人。有《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存词23首。全唐诗补逸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八百七
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十年进士。乾宁中累迁户部侍郎。乞还山。昭宗在华阴。徵拜兵部侍郎。不赴。朱全忠篡国。召为礼部尚书。不起。闻哀帝弑。不食卒。年七十二。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王凝)知举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讶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鄙薄者,号为“司徒空”。琅琊知有此说,因召一榜门生开筵,宣告子众曰:“某叨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声采益振。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喑,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而僧态。若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咚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唐才子传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内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陚诗酌酒,沾醉高肷。升庵诗话
司空图论诗,胡致堂评其清节高致,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唐音癸签
司空表圣自评其集,“撑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负不浅。此公气体,不类衰未,似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诗筏
晚唐惟司空图善论诗……但其自为诗,亦未脱晚唐习气,时辄自誉云:“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抑太过矣。余于图所自摘警句之中,独赏其五言春诗“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山中诗“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丧乱诗“骅骝思故主,鹦鹉失佳人”,美人诗“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七言则“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又“逃难人多分隙地,故生鹿大出寒林”,数联而已。围炉诗话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一瓢诗话
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则,无一毫剩义,学诗不可不熟读深思。余选《全唐正雅集》,所以将此二十四则列之于首。《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句卢允抒可云鲁卫。石洲诗话
司空表圣在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论诗亦入超诣。而其所自作,全无高韵,与其评诗之语,竟不相似。此诚不可解。《二十四品》真有妙悟,而其自编《一鸣集》所谓“撑霆裂月”者,竞不知何在也。《中晚唐诗主客图》
表圣诗,格韵清妙,与水部有神骨之肖。但遗文散失,五律才有二十首,稍汰之,仅得九篇。其他古体十首,七律十八首,五七言绝句三百馀首,多寡乃尔不伦,固知表圣五言诗尚多。其散见于他书者,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等句,俱清新奇警,抉律格之精,今俱不得全篇,惜战!聊就所存者,推为升堂第三人。《东馆诗见》
司空表圣品高,五律新隽闲澹,虽刻划而无迹,七绝有远致。观《二十四品》知其功力所到。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元、白,而更落一尘;显露词华,尤为缛累。其纵横议论,蕴藉变衰,已启宋元末派。《诗品》四言,特为研妙,古峭不及齐、梁词赋,而艳采过之,《诗学渊源》
(司空图)诗效长庆、平淡不尚雕琢;绝句典雅清丽,有大历风。自此而后至于五代、宋初,皆尚西昆一体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贝州清阳人。唐末举进士不第。入梁为太府少卿。贺德伦镇天雄,以为判官。寻降后唐,庄宗以之权军府事。都虞候张裕多过失,颋屡绳以法。后裕诬颋通梁,庄宗族杀之。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
颋。贝州青阳人。僖宗时举进士不第。去为罗绍威掌书记。后入梁为太府少卿。寻解官。往依天雄军节度使贺德伦。张彦之乱。彦胁德伦降于唐。遣颋草奏。奉状太原。庄宗署为天雄判官。权军府事。以忤郭崇韬见杀。
人物简介
简介
咸平二年(999)任漳州知州。景德元年(1004)任袁州知州。景德三年(1006)任筠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