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农父(農父)
(1).古官名。司徒的尊称。《书·酒诰》:“薄违农父,若保宏父。” 孔 传:“农父,司徒。” 孔颖达 疏:“父者,尊之词,以司徒教民五土之艺,故言农父也。”
(2).农夫。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农夫渴雨》曲:“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参见“ 农夫 ”。
(2).农夫。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农夫渴雨》曲:“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参见“ 农夫 ”。
《國語辭典》:貂蝉(貂蟬) 拼音:diāo chán
1.古代武官帽子上的装饰。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领人马一千,扫黑山一战。俺则教花腮上旧粉扑貂蝉。」
2.世传东汉王允有歌姬名貂蝉,王允本许貂蝉嫁吕布,后却改献董卓,欲离间两人,吕布因此杀卓,复娶貂蝉。
2.世传东汉王允有歌姬名貂蝉,王允本许貂蝉嫁吕布,后却改献董卓,欲离间两人,吕布因此杀卓,复娶貂蝉。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