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帝号
官号
军号
王号
号怒
别号
立号
立号
窃号
更号
道号
号弓
寒号
新号
鸣号
《國語辭典》:帝号(帝號)  拼音:dì hào
天子的称号。《史记。卷一一三。南越列传》:「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谨奉太皇命戒,痛自贬损,削帝号。」
分類:帝号帝王
《漢語大詞典》:官号(官號)
官职的名称。史记·匈奴列传:“然至 冒顿 而 匈奴 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臣伏以陛下发德音,正官号,法制度数,皆易以新书,太平之原,实在於此。”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惟官号地望,著於标题,施於传誌谱録者,必用今名。”
分類:官号官职
《國語辭典》:军号(軍號)  拼音:jūn hào
战争及操演时,用以传示号令的号筒。
《漢語大詞典》:王号(王號)
帝王的名号,称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深察王号之大意……王者,皇也。”诗·王风 宋 朱熹 集传:“ 平王 徙居东都 王城 ,於是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然其王号未替也。”
分類:王号帝王
《漢語大詞典》:号怒(號怒)
(1).大怒。 南朝 梁 刘孝仪 《弹贾执傅湛文》:“雍容之宾,未游於雕苑;号怒之容,日醉於雷池。”
(2).怒号。指风声疾厉。 唐 李白 《北风行》:“日月之赐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宋 司马光 《夏夜》诗:“须臾号怒息,清月照壁颊。”
分類:大怒风声
《國語辭典》:别号(別號)  拼音:bié hào
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人或物皆可有别号,如唐朝李白别号青莲居士。《左传。昭公二年》:「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晋。杜预。注:「为立别号,所以宠异之。」《红楼梦》第三七回:「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也作「别名」、「别字」。
《韵府拾遗 号韵》:立号(立号)
书尧典疏人主可得称帝不可得称天者以天随体而立名人主不可同天之体也无由称天者以天德立号王者可以同其德焉所以可称于帝
《韵府拾遗 豪韵》:立号(立号)
孟郊诗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國語辭典》:窃号(竊號)  拼音:qiè hào
僭称天子的尊号。《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使窃号之雄,稽颡绛阙。」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锡文〉:「窃号之虏,显戮司寇。」
分類:帝王尊号
《漢語大詞典》:更号(更號)
(1).更换名号。史记·晋世家:“ 曲沃武公 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 。”
(2).值更巡逻的信号。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暮,与贼比肩而入,负担巡营,知其虚实,得其更号。” 胡三省 注:“更号,持更之号。”
《國語辭典》:道号(道號)  拼音:dào hào
1.修道者的法号或别号。《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2.泛指别号。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著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于前辈乎?」
分類:修道隐逸
《漢語大詞典》:号弓(號弓)
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 黄帝 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簫韶》,最愴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明 张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十八年。”
《骈字类编》:寒号(寒号)
本草五灵脂即寒号虫矢
《韵府拾遗 号韵》:新号(新号)
薛汉诗黼饰资旧臣优渥发新号
《漢語大詞典》:鸣号(鳴號)
鸣呼号叫。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孙楚 《雁赋》:“泝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 宋 范成大 《八场坪闻猿》诗:“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