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漢語大詞典》:攀号(攀號)
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 唐 刘禹锡 《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 宋 欧阳修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 顺天门 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 攀髯 ”。
分類:哀悼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