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汗号
狸号
堂号
通号
归号
诏号
号号
弓号
狂号
开号
兽号
受号
两号
姓号
勋号
《漢語大詞典》:汗号(汗號)
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 颜师古 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若夫非常庆典,特颁汗号,使之荡涤瑕秽,洒然自新,未始非仁政之一端。”
《骈字类编》:狸号(狸号)
明 何景明 题袁惟武鹰熊图 猛气应知万鸟避,威风顿使群狸号。
《國語辭典》:堂号(堂號)  拼音:táng hào
依古代的行政区域,以表明姓氏发源的称号。如:「太原堂」、「扶风堂」等。也称为「堂名」。
《漢語大詞典》:通号(通號)
犹通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於是定命宝合八宝,通号九宝,下詔以为乾元用九之义云。”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大驾仪仗,通号‘卤簿’, 蔡邕 独断已有此名。”《十二楼·拂云楼》第一回:“从古及今,都把‘梅香’二字做了丫鬟的通号。”参见“ 通称 ”。
分類:
《國語辭典》:通称(通稱)  拼音:tōng chēng
1.一般的称谓。《孟子注疏。赵岐。题辞》:「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2.一般的说法。《文选。嵇康。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分類:通常称呼
《国语辞典》:归号(归号)  拼音:guī hào
按所属号次归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
分类:所属
《漢語大詞典》:诏号(詔號)
(1).诏告名号。号,神号,币号。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詔号。” 林尹 今译:“若国有大事需要卜问,奉陈玉帛并詔告名号。”
(2).诏告、号令。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窃以 唐 虞 三代 之君兴造政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詔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
《漢語大詞典》:号号(號號)
象声词。表示哀切。 唐 李贺 《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之二:“ 江 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水浒传》第二五回:“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
《漢語大詞典》:弓号(弓號)
弓。
分類:
《漢語大詞典》:狂号(狂號)
大声呼叫。 元 戴良 《咏雪三十二韵赠友》:“浪走儿应喜,狂号犬自惊。”
《漢語大詞典》:开号(開號)
封建时代开始受封某一爵位。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六世祖 孝宽 ,仕 周 有功,以公开号於 郧 。”
《骈字类编》:兽号(兽号)
魏晋 张华 励志诗 养由矫矢,兽号于林。
《韵府拾遗 号韵》:受号(受号)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三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
《骈字类编》:两号(两号)
北史冯熙传有司奏谥诏曰案谥法主善行德曰元柔剋有光曰懿昔贞惠兼美受三谥之荣忠武双辉锡两号之茂式准前训宜契具瞻既自少绸缪知之惟朕案行定名谥曰元懿
《漢語大詞典》:姓号(姓號)
(1).姓氏。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仓氏 、 庾氏 是也。”
(2).夜晚识别敌我的一种暗号,如口令。宋书·沈攸之传:“前锋有五军在 虎槛 ,五军后又络驛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 谓军吏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乃就一军请号,众咸从之。”
《漢語大詞典》:勋号(勳號)
勋官的名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赠上柱国:“ 吴良 以开国公殁於 洪武 年,得追崇上柱国,其生前勋号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
分類: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