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蹈虚
谓无史实根据的虚构。 清 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夫蹈虚附会诚小説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虚附会矣,而仍不免失於简略无味,人亦何贵有此小説也?” 刘师培 《〈文说〉序》:“自 苏 评《檀弓》, 归 评史记,五色标记,各为段落,乃舍意而论文,且蹈虚以避实,以示义法,以矜秘传。”
分類:史实虚构
《漢語大詞典》:君史
(1).随侍国君记事的史官。 唐 元结 《说楚何荒王赋上》:“ 梁宠王 召君史问曰:‘史之记事无有遗乎?’”
(2).记述君主世系、史实的书籍。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有国史然后有君史。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君史者,一姓一代之史也。”
《國語辭典》:编年体(編年體)  拼音:biān nián tǐ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钜著。
《漢語大詞典》:柳芳历(柳芳曆)
指 唐 柳芳 所著记述 开元 、 天宝 年间史实的史书《唐历》。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参阅新唐书·柳芳传
《漢語大詞典》:引古证今(引古證今)
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引古证今,演説人情天理。”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那幸运也是缺点之处,是在总喜欢引古证今带些学究气。”
《漢語大詞典》: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漢語大詞典》:污史
亦作“污史”。 污秽的史实。 郭沫若 《汐集·题傅抱石画〈屈原画像〉》:“呜呼一人亡,暴政留污史。既见鹿为马,常惊朱变紫。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
分類:污秽史实
《国语辞典》:大战诗(大战诗)  拼音:dà zhàn shī
印度古代二大叙事诗之一。内容记载西元前十五世纪的各种传说及史实,包括巴拉塔族战史以及各种法规、风俗、社会制度等。此诗约在西元前十世纪时就被吟游诗人到处传述,直到四世纪左右,才形成现在的模式。
《漢語大詞典》:纪事本末(紀事本末)
(1).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
(2).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 瞿秋白 《乱弹·〈铁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國語辭典》:精神文明  拼音:jīng shén wén míng
人类在意识、精神方面具有的特性。如:「古埃及帝国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漢語大詞典》:鸣条之事(鳴條之事)
指 伊尹 相 汤 伐 桀 ,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 鸣条 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 周天游 校注引 胡三省 曰:“言 桀 紂 贵为天子,得罪於天,流毒於民,而 汤 武 伐之,亡国之事不接於帝之耳,帝不知为戒也。”《晋书·张载传》:“ 殷汤 无 鸣条 之事,则 伊尹 , 有莘 之匹夫也; 周武 无 牧野 之阵,则 吕牙 , 渭 滨之钓翁也。”
分類:伊尹史实
《國語辭典》:历史剧(歷史劇)  拼音:lì shǐ jù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如:「影视历史剧常改编自历史演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