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书法(書法) 拼音:shū fǎ
1.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运笔、点画、结构、间架、落款、用印等方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2.史家记事的体例笔法。《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以毛笔书写的文字作品。如:「这篇书法笔力遒劲,令人激赏。」
《漢語大詞典》:五体(五體)
(1).指
《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而长之。”参见“ 五例 ”。
(2).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
(3).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
(4).指四肢及头。
《起世经》卷二:“復以五叉,磔其五体,极受苦毒。”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体皈依。”
《漢語大詞典》:五例
指
《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
《漢語大詞典》:载言(載言)
谓记录国家盟会之辞。后亦泛指记录史事。
《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陈澔 集说:“言,谓盟会之辞。” 唐
刘知几 :“自惟歷事二主,从官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按,“载言之职”谓史官。
《漢語大詞典》:咏史(詠史)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
《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观其
《咏史》,有感嘆之词。” 陈延杰 注:“ 孟坚
《咏史》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嘆。此传体,为咏史正宗, 左太冲 其变也。”
《國語辭典》:年表 拼音:nián biǎo
1.按照年代先后次序,记载史事或人物事迹而编成的表格。表列历史治乱兴衰的大概,可补志、传的不足。如《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2.将个人的生平经历、著作等,按时间先后条列而成的表。如:「从某作家的著作年表中,可以大概得知他的生平学术成就。」也称为「年谱」。
《國語辭典》:夏书(夏書) 拼音:xià shū
《书经》中记载夏代史事之文。共存有〈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四篇。
《国语辞典》:商书(商书) 拼音:shāng shū
书经中记载商代史事的部分,自汤誓至微子,共十一篇。
《漢語大詞典》:史论(史論)
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史论序注,则师范於覈要。”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史论立言,理当雅正。” 邹韬奋
《二十年来的经历·工程师的幻想》:“我只有趣味于看纲鉴,读史论。”
《國語辭典》:史实(史實) 拼音:shǐ shí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如:「这部片子是根据史实改编而成的。」
《国语辞典》:隋书(隋书) 拼音:suí shū
书名。唐魏徵等奉敕撰,记隋代的史事。八十五卷,本纪五,志十(后析为三十卷),列传五十,为二十四史之一。此书文笔简练,世称良史。诸志中惟经籍志编次无法,叙述经学源流,每多舛误。然东汉以后艺文多可藉此考见源流,辨别真伪。
《國語辭典》:史评(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针对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文字。如贾谊过秦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等。
2.批评史书,对于史书的体例、结构、源流、取材、笔法等加以剖析评论的著作。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漢語大詞典》:绝绪(絶緒)
1.绝嗣,没有后代。
《后汉书·张衡传》:“ 王 ( 王皇后 )肆侈于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李贤 注:“絶绪言无后也。” 晋
潘岳 :“启夕兮宵兴,悲絶绪兮莫承。” 南朝 梁
任昉 :“且先臣以大宗絶绪,命臣出纂傍统。”
2.指史事头绪中断,无人继续撰述。:“既无衍文,又无絶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漢語大詞典》:逸史
指散失、隐没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鸿 始以 景明 之初,求诸国逸史,逮 正始 元年,鳩集稽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赵高》:“閲古逸史,载 赵高 为 赵 之公子,抱忠义之性,自宫,隐 秦 宫中,为 赵 报讎。” 郁达夫
《和李西浪〈让画诗〉原韵》:“留得艺人真逸史,大风堂下海扬尘。”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