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台畔(台畔)
牛峤 杨柳枝诗 章华台畔隋堤上,傍得春风尔许多。
《國語辭典》:台城(臺城) 拼音:tái chéng
《漢語大詞典》:行城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孙膑兵法·官一》:“攻兼用行城。”参见“ 臺城 ”。
(2).临时建成的城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率大军出 榆林塞 ,令 宇文恺 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3).即行像。《岁时广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二月八日, 释氏 下生之日, 迦文 成道之时,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参见“ 行像 ”。
(2).临时建成的城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率大军出 榆林塞 ,令 宇文恺 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3).即行像。《岁时广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二月八日, 释氏 下生之日, 迦文 成道之时,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参见“ 行像 ”。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漢語大詞典》:琼台(瓊臺)
亦作“璚臺”。
(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天台山 西北。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双闕 云耸以夹路, 琼臺 中天而悬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长老》诗:“暂向 天臺 参众真, 虎丘 风月远随身。 琼臺 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如 桃源 为 刘 阮 遇仙处,及 琼臺 双闕 ,号为 天臺 第一景者,路东西不相值,遂未获至。”
(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天台山 西北。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双闕 云耸以夹路, 琼臺 中天而悬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长老》诗:“暂向 天臺 参众真, 虎丘 风月远随身。 琼臺 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如 桃源 为 刘 阮 遇仙处,及 琼臺 双闕 ,号为 天臺 第一景者,路东西不相值,遂未获至。”
《骈字类编》:台高(台高)
应璩百一诗室广致凝阴台高来积阳县又水经注若水又径会无县县有骏马河水出 东高山又有孙水焉水出台高即台登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