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68,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下一页
近瞰八极
迥度金波
金乌上回
木映花承
面山临水
累土增构
八叶莲台
天台三生
天台三教
千叶台
上品莲台
天台山
天台宗
分类词汇(续上)
岿然参云近瞰八极
迥度金波
金乌上回
木映花承
面山临水
累土增构
佛类词典
八叶中台八叶莲台
天台三生
天台三教
千叶台
上品莲台
天台山
天台宗
八叶中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八叶莲台)
(术语)(参见:八叶莲台)
八叶莲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一院中台也。中央为大日,四方之八叶,为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之四佛,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之四菩萨,合为九尊,是三密相应之时,吾人肉团心(心脏)开敷之相也。大日经二曰:「内心大莲华八叶及须蕊。」同疏四曰:「先观此莲,令其开敷,为八叶白莲座,此台上应观阿字。」教时义一曰:「心中八分干栗驮心,开为八叶芬陀利华,故现中胎八叶而已。」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一院中台也。中央为大日,四方之八叶,为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之四佛,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之四菩萨,合为九尊,是三密相应之时,吾人肉团心(心脏)开敷之相也。大日经二曰:「内心大莲华八叶及须蕊。」同疏四曰:「先观此莲,令其开敷,为八叶白莲座,此台上应观阿字。」教时义一曰:「心中八分干栗驮心,开为八叶芬陀利华,故现中胎八叶而已。」
天台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约种熟脱三段示佛道成就之相。初种菩提心之种子为种,修行渐熟为熟,修行成而果德显为脱。此三段或配于久远与中间及今世之三。或于一生一念之中立此三。然则三生者,但示三位之别耳。(参见:种熟脱)
(术语)台家约种熟脱三段示佛道成就之相。初种菩提心之种子为种,修行渐熟为熟,修行成而果德显为脱。此三段或配于久远与中间及今世之三。或于一生一念之中立此三。然则三生者,但示三位之别耳。(参见:种熟脱)
天台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顿教,二渐教,三不定教,是于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为大纲之三教。此三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华玄义十曰:「大纲三种:一顿二渐三不定,此三名同,旧义异也。」【又】一渐教,二顿教,三圆教。圆教即法华经。此三教摄一代。日本智證之唐决曰:「经云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疏七馀二者指顿渐。又净名经广疏云:圆顿渐三教也。」【又】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是于化法四教中除圆教之一者,谓之权门之三教。法华经科注一下曰:「执所入之一理,疑三教之能门。」
【佛学常见辞汇】
1。顿教、渐教、不定教。2。渐教、顿教、圆教。3。三藏教、通教、别教。
(名数)一顿教,二渐教,三不定教,是于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为大纲之三教。此三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华玄义十曰:「大纲三种:一顿二渐三不定,此三名同,旧义异也。」【又】一渐教,二顿教,三圆教。圆教即法华经。此三教摄一代。日本智證之唐决曰:「经云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疏七馀二者指顿渐。又净名经广疏云:圆顿渐三教也。」【又】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是于化法四教中除圆教之一者,谓之权门之三教。法华经科注一下曰:「执所入之一理,疑三教之能门。」
【佛学常见辞汇】
1。顿教、渐教、不定教。2。渐教、顿教、圆教。3。三藏教、通教、别教。
千叶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报身卢舍那佛所坐之莲华也。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
(术语)报身卢舍那佛所坐之莲华也。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
上品莲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极乐之三辈中,上辈生者之化生为七宝池中七宝之大莲华。
(术语)往生极乐之三辈中,上辈生者之化生为七宝池中七宝之大莲华。
天台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辟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观音玄义记一曰:「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辅行一曰:「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三台,故以名焉。」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天台山在天台县西一百一十里,道书是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
(地名)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辟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观音玄义记一曰:「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辅行一曰:「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三台,故以名焉。」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天台山在天台县西一百一十里,道书是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
天台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隋智者大师入寂于天台山,故曰天台大师。天台大师所立,名天台宗。此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经为观法,因而明一心三观之妙理也。先是本宗第一祖北齐慧文,依中观论始发明此妙理,以授第二祖南岳之慧思,慧思传之第三祖天台之智者。智者曰:传道在行亦在说。于是讲说三部:一、玄义,是说一家之教相者;二、文句,是解法华之经文者;三、止观,是示一心之观行者;一宗之教观备于此。因以此师显宗名。次有第四祖章安之灌顶,笔受天台之讲说,三部之书成于此,一宗之典型永存。自章安历第五祖法华之天宫,第六祖左溪之三师,至第七祖荆溪之湛然。荆溪崛起中唐,作释签,疏记,辅行,次第释彼三部,又著金錍义例诸书,排他邪解。由荆溪八传至宋之四明,是时台宗萎微不振。四明解行兼至,再兴一宗。而天台始分为山家山外二流,山家为四明之正传,以忘心为观境,及说事造之三千。山外以慈光之悟恩为祖,以真心为观境,且不许事造之三千。四明既显扬山家之正宗,而受之者为广智,神照,南屏等,源源不绝,且传至日本,流布甚广。而山外之流,不久湮灭。
【佛学常见辞汇】
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上,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
(流派)隋智者大师入寂于天台山,故曰天台大师。天台大师所立,名天台宗。此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经为观法,因而明一心三观之妙理也。先是本宗第一祖北齐慧文,依中观论始发明此妙理,以授第二祖南岳之慧思,慧思传之第三祖天台之智者。智者曰:传道在行亦在说。于是讲说三部:一、玄义,是说一家之教相者;二、文句,是解法华之经文者;三、止观,是示一心之观行者;一宗之教观备于此。因以此师显宗名。次有第四祖章安之灌顶,笔受天台之讲说,三部之书成于此,一宗之典型永存。自章安历第五祖法华之天宫,第六祖左溪之三师,至第七祖荆溪之湛然。荆溪崛起中唐,作释签,疏记,辅行,次第释彼三部,又著金錍义例诸书,排他邪解。由荆溪八传至宋之四明,是时台宗萎微不振。四明解行兼至,再兴一宗。而天台始分为山家山外二流,山家为四明之正传,以忘心为观境,及说事造之三千。山外以慈光之悟恩为祖,以真心为观境,且不许事造之三千。四明既显扬山家之正宗,而受之者为广智,神照,南屏等,源源不绝,且传至日本,流布甚广。而山外之流,不久湮灭。
【佛学常见辞汇】
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上,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