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鬼门道(鬼門道)  拼音:guǐ mén dào
1.旧称戏台通往后台的门。也称为「古门道」。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漢語大詞典》:鼓门道(鼓門道)
即鬼门道。 宋 元 时戏台上通向后台的门。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抅拦中戏房出入之所,谓之鬼门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故出入谓之鬼门道也。愚俗无知,因置鼓於门,讹唤为鼓门道,於理无宜。亦曰古门道,非也。 东坡 诗曰‘搬演古今事,出入鬼门道’,正谓此也。”
《漢語大詞典》:便榭
建于台上的简易敞屋。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中堂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贯于栋,曲房便榭不论也。”
分類:台上简易
《漢語大詞典》:步戏(步戲)
指在戏台上扮演的戏。《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叫了四个唱的,一起乐工、杂耍、步戏。”《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八回:“我听説家裡叫下的步戏,城裡叫了三四个姐儿等待这二日了。”
《国语辞典》:案秤  拼音:àn chèng
小型的秤,使用时置于桌上或匮台上。
《國語辭典》:背躬  拼音:bèi gōng
戏曲中的旁白。如:「打背躬」。也作「背工」、「背弓」。
《國語辭典》:调阵子(調陣子)  拼音:diào zhèn zi
舞台上的排兵布阵场面。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正旦云:『小校将刀马来,我与他交锋,操鼓来。』(调阵子科)(唱)。」《孤本元明杂剧。襄阳会。楔子》:「张飞云:『某乃张飞是也,量你何足道哉。操鼓来,某与你交战。』(调阵子一遭科)」也作「调阵」。
《漢語大詞典》:打场儿(打場兒)
方言。演员在台上走过场。 孙犁 《风云初记》二五:“他挑着食盒在院子里转游起来,像在戏台上打场儿的丑角。”
《國語辭典》:打撺(打攛)  拼音:dǎ cuān
戏台上的角色进进出出。《水浒传》第八二回:「百二十名散做乐工,搬演杂剧,装孤打撺。」
《國語辭典》:全武行  拼音:quán wǔ háng
整场戏都是武打场面的表演。也比喻武力暴行或争斗场面。如:「会议气氛火爆,几乎演变成全武行。」
《國語辭典》:切末  拼音:qiè mò
戏剧舞台上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甚么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场,平日一概不会留过这番心。」也作「砌末」。
《漢語大詞典》:飘色(飄色)
广东 民间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通常由两三个小孩在板上扮演神话故事或历史传奇中的人物及场面,由四个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八音锣鼓队奏乐伴随,供人观赏。《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先定下 佛山 五福、吉祥两家的头号仪仗,文马二十顶,飘色十餘座,鼓乐马务大小十餘副。”
《漢語大詞典》:上尉的女儿
长篇小说。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漢語大詞典》:景片
舞台上布景的构件,上面绘有表示墙壁、门窗、山坡、田野等的图案和景物。《花城》1981年第6期:“可你现在像舞台上的景片,靠墙墙倒,靠树树歪。”
《漢語大詞典》:幕布
(1).制帷幕用的布。仪礼·既夕礼:“明衣裳用幕布,袂属幅,长下膝。” 郑玄 注:“幕布,帷幕之布。” 贾公彦 疏:“周礼·幕人云:‘掌帷幕幄帟綬。’ 郑 云:‘帷幕皆以布为之,幄帟皆以繒为之。’”
(2).指舞台上的幕。亦指放映电影用的大幅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