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23,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黄极(字 建可 )
释悦可(字 中庭 )
李宗可
葛乾孙(字 可久 )
释可授(字 无旨 号 休庵 李 )
吴再(字 仲可 )
潘从善(字 择可 )
袁介(字 可潜 )
王敬礼(字 可诚 )
华汝翊(字 寅可 )
华汝立(字 学可 )
郑梦周(字 达可 号 圃隐 )
储可求
史志可
其它辞典(续上)
丁好礼(字 敬可 赵国公 )黄极(字 建可 )
释悦可(字 中庭 )
李宗可
葛乾孙(字 可久 )
释可授(字 无旨 号 休庵 李 )
吴再(字 仲可 )
潘从善(字 择可 )
袁介(字 可潜 )
王敬礼(字 可诚 )
华汝翊(字 寅可 )
华汝立(字 学可 )
郑梦周(字 达可 号 圃隐 )
储可求
史志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68 【介绍】: 元真定蠡州人,字敬可。精律算。辟中书掾,授户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历京畿漕运使,建议置司于通州,讲究漕运利病,著为成法,人皆便之。除户部尚书,时财用空乏,好礼撙节浮费,国用赖之以给。累拜中书参知政事,以集贤大学士致仕。复起为中书平章政事,寻以论议不合,谢政去,封赵国公。明兵入京城,大将召,不降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悦可,字中庭,主嘉定西隐寺,筑十六观堂,以修净业,缁白多归之。声光烂然,彻于九重。延祐间,赐号“广慧大师”,至正中,无疾坐逝,荼毗齿舌不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8 【介绍】: 元蕲州人。余阙侄婿。尝自文身,人号花李,善槊。历池州判官,后充义兵万户,从阙守安庆,陈友谅来攻,城破,自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5—1353 【介绍】: 元平江路长洲人,字可久。葛应雷子。好击刺战阵法,后读书,兼通阴阳、律历等。屡试不第,乃习父业。不轻为人治疾,治辄有奇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可授。字无旨。一号休庵。台临海李氏子。初教而后禅。亲见独孤明公。为虎岩伏老嫡孙。出世。凡四坐道场。皆不出乎台境。诸方将倚之以为重。竞来敷致。师漠然若不闻。作休庵于西坞。日修净土法门念佛三昧。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国朝洪武六年。杭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起师。师勉应之。行至钱塘江滨。净慈诸勤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失也。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师屡却之不听。色颓然不怡。时当岁俭。问道者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踵至。居二载。而退归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召左右谓曰。吾将逝矣。或请偈。曰。吾宗本无言说。乃合爪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阅世六十九。僧腊五十。龛留七日。颜貌不变。阇维。齿牙贯珠不坏。舍利光色晶莹如金银水精者。遍满于地。塔而藏焉。师仪观雄硕。识见夐卓。其于荣名利养。视之如无物。出专法席。皆迫于不得已。会朝廷。设善世院。总统天下释教事。或劝师求檄以主名山。师笑而不答。然其所莅之处。不以恬退而不加之意。必革其敝习。新其规制。使可贻于悠久。五会语。多肆口而说。曾不经思。平居遇物成味。率出人意表。戒其徒勿以示人。至于尊贤尚德。推己及物。有非人之所及。诚末世大法幢也。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可授,字无旨,号休庵。姓李氏,临海人也。年十九从九岩万壑观受具,后参普觉明于灵隐,有省,命充堂司,四众悦服。寻还石门,白岩真主真如延居上座。元至元六年出主大雄山之安圣。授凡四坐道场,皆以净土法门为佛事,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明洪武六年,杭之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请主寺事。行至钱塘江滨,净慈诸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失也?天竺尚可致,吾属独不能耶?”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授屡却不听,强应之。时当岁俭,问道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踵至。居二载,遂退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爪合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荼毗,齿牙贯珠不坏,设利罗光色精莹,如金银水,遍泻于地。宋景濂铭其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1376 【介绍】: 元明间处州丽水人,字仲可。家富有,常赈贫,乡称善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介字可潜,其先蜀人,占籍华亭。至正间,为府掾。 艺苑卮言:袁可潜如师手鸣琴,流利有情,高山尚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洛阳人,字可诚。顺帝至正二十年由太常奉礼迁秘书郎,二十六年升秘书监主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汝翊(1325-),字寅可,元无锡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汝立(1334-1373),字学可,元无锡人。素承家训,克循诗礼。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朝鲜迎日人,字达可,号圃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潜心理学,洪武初举明经。任常州府训导,官至礼部侍郎。有《五松清响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宁波人。洪武间知浦城县。存心公恕,为政宽和,尤重视兴学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