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何谓(何謂) 拼音:hé wèi
1.什么是、什么叫做。《孟子。公孙丑上》:「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王曰:『何谓朝云?』」
2.为何、为什么。《淮南子。道应》:「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3.说什么。用以表示愤慨。《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汉。李陵 〈答苏武书〉:「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4.什么、什么意思。如:「此何谓也?」《列子。说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
2.为何、为什么。《淮南子。道应》:「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3.说什么。用以表示愤慨。《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汉。李陵 〈答苏武书〉:「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4.什么、什么意思。如:「此何谓也?」《列子。说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
《漢語大詞典》:贴黄(貼黄)
(1). 唐 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
(2). 宋 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於后,乃谓之贴黄。” 宋 陆游 《代二府与夏国主书》:“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輒具此奏。”
(3). 明 清 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贴黄》:“﹝ 崇禎 ﹞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览。”
(2). 宋 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於后,乃谓之贴黄。” 宋 陆游 《代二府与夏国主书》:“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輒具此奏。”
(3). 明 清 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贴黄》:“﹝ 崇禎 ﹞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览。”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
《國語辭典》:金星 拼音:jīn xīng
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较地球略小。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淡黄色,拥有浓厚大气层,温室效应剧烈,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在古代,金星于日出前出现在东方称为「启明」,傍晚出现在西方则称为「长庚」。也称为「太白」、「太白金星」、「太白星」。
2.头晕眼花时,眼前出现像小点星星的幻觉,称为「金星」。如:「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眼冒金星,差一点昏倒。」
2.头晕眼花时,眼前出现像小点星星的幻觉,称为「金星」。如:「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眼冒金星,差一点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