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9,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句勒
协句
往句
余句
予句
复句
标句
弊句
比句
倒句
从句
骈句
排句
赏句
散句
《漢語大詞典》:句勒
(1).用线条画出轮廓。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米襄阳论题榜子》:“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句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
(2).用简约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夫其人必待吾句勒而后能知吾词之意,即亦何妨任其不知矣。”
《漢語大詞典》:协句(協句)
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 沉重 作《毛诗音》,于今韵有不合者,谓之协句,如《燕燕》首章:‘远送于野’,云:‘协句宜音时预反’……协句亦谓之协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协句即古音也,自 陆德明 剏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説,於 沈 ( 沉重 )所云协句者,皆如字读。”参见“ 协韵 ”。
《國語辭典》:协韵(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韵律。诗词歌赋中,于相当的句末以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称为「协韵」。《红楼梦》第四○回:「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协韵,错了的罚一杯。」
2.今韵与古韵不同,以今音读古韵,多不能谐。北周沈重作《毛诗音义》,创协韵之说,随意将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至明末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加以反驳,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韵不协,正是语音演变的證据,不能任意随文改读。应求古韵,以證其和谐。
《漢語大詞典》:往句
指酬答的诗文。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连篇章之莫詶,欲寄言于往句。”
分類:酬答诗文
《漢語大詞典》:余句(餘句)
留传下来的文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商 二箴,餘句颇存。及 周 之 辛甲 ,百官箴一篇,体义备焉。”
分類:留传文句
《漢語大詞典》:予句
见“ 予勾 ”。
《漢語大詞典》:予勾
亦作“ 予句 ”。 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清会典·内阁·大学士协群大学士职掌》:“朝审秋审之勾决者,得旨则予勾。”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进呈黄册。至日,素服御殿,大学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笔,或命大学士按单予句。”
《國語辭典》:复句(複句)  拼音:fù jù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以联合、平行、比较、时间、因果等关系构成的,称为「复句」。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即为复句的例子。
《漢語大詞典》:标句(標句)
谓撰写词句。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标句清新,发言哀断。”
分類:撰写词句
《漢語大詞典》:弊句
拙劣的文句。 唐 白居易 《元稹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赐紫金鱼袋制》:“试知制誥而能芟繁词、剗弊句,使吾文章言语与 三代 同风。”
分類:拙劣文句
《漢語大詞典》:比句
指核对检查(簿籍)。新唐书·裴延龄传:“ 延龄 不得逞,復奏 充 妄用京兆钱穀,愿下有司比句。”
《國語辭典》:倒句  拼音:dào jù
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也称为「倒装句」。
《高级汉语词典》:从句  拼音:cóng jù
包含一个限定动词,但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的一组词,它在所属的长句中,或作为一个名词,一个副词,一个形容词,或者包含从属于它的一个或更多的从句,或被这个或这些从句所修饰,或和另一相等的从句相结合
《高级汉语词典》:骈句  拼音:pián jù
指对偶句
《國語辭典》:排句  拼音:pái jù
将相似或相对的语词,连排为语法相同的数句,其中句数和各句字数皆无一定限制。
分類:对偶偶句
《漢語大詞典》:赏句(賞句)
欣赏诗文语句。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见知嘱 徐孺 ,赏句类 陶渊 。”
《漢語大詞典》:散句
指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叶晦叔论诗:“七言律大抵多引韵起……若以散句起,又佳。”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於散句,故无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