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十尽句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三句
大日经三句
大正句王经
五苦章句经
不坏句
六句义
六字章句咒
六字章句陀罗尼
文句
内身观章句经
引摄句
四句
佛类词典(续上)
十缘生句十尽句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三句
大日经三句
大正句王经
五苦章句经
不坏句
六句义
六字章句咒
六字章句陀罗尼
文句
内身观章句经
引摄句
四句
十缘生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三、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也。四、影,镜中之影像也。五、乾达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上现宫殿之相者也。六、响,深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声也。七、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也。八、浮浪,水上所现之泡沫也。九、虚空花,眼膜于空中所见之种种花也。十、旋火轮,人以火炉旋转空中则生轮像是也。以上十缘生句,皆为从缘生无自性之义,真言行人修瑜伽时。于所现之本尊海会生著相,魔即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而不执著也。然此十喻有三重之浅深,(参见:幻)。又演密钞据疏意,言初劫之修行者,观此中之前六喻,于第观八喻,于第三劫观十喻云。见大日经。
(名数)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三、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也。四、影,镜中之影像也。五、乾达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上现宫殿之相者也。六、响,深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声也。七、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也。八、浮浪,水上所现之泡沫也。九、虚空花,眼膜于空中所见之种种花也。十、旋火轮,人以火炉旋转空中则生轮像是也。以上十缘生句,皆为从缘生无自性之义,真言行人修瑜伽时。于所现之本尊海会生著相,魔即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而不执著也。然此十喻有三重之浅深,(参见:幻)。又演密钞据疏意,言初劫之修行者,观此中之前六喻,于第观八喻,于第三劫观十喻云。见大日经。
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于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法谢,还成草木。然诸经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术颇众,见闻既审,法理易明。及传此方,翻为难晓。」
(术语)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于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法谢,还成草木。然诸经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术颇众,见闻既审,法理易明。及传此方,翻为难晓。」
十尽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众生界尽)
(杂名)(参见:众生界尽)
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杂名)如来于十方三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三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三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于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义,故名三世无比力真言句。」
三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云门之三句:一截断众流。二函盖乾坤。三随波逐浪。祖庭事苑一曰:「立此三句,自德山圆明大师始也。今皆谓云门三句者盖参寻之不审也,然德山即云门之嗣,有此三句尔。」(参见:云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大日经住心品云:「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此三句大日经之大宗也。」
依菩提心起大悲,故菩提心为因。
依大悲起妙行,故大悲为根本。
有妙行圆果德,故方便为究竟。
又以三句配三部:
一、菩提心坚固不动,有如金刚,曰金刚部,配金刚台也。
二、大悲救济众生,如莲华出淤泥不染,曰莲华部,配莲花也。
三、自利利他,理智平等,究竟圆满,曰佛部,配佛。
(术语)云门之三句:一截断众流。二函盖乾坤。三随波逐浪。祖庭事苑一曰:「立此三句,自德山圆明大师始也。今皆谓云门三句者盖参寻之不审也,然德山即云门之嗣,有此三句尔。」(参见:云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大日经住心品云:「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此三句大日经之大宗也。」
依菩提心起大悲,故菩提心为因。
依大悲起妙行,故大悲为根本。
有妙行圆果德,故方便为究竟。
又以三句配三部:
一、菩提心坚固不动,有如金刚,曰金刚部,配金刚台也。
二、大悲救济众生,如莲华出淤泥不染,曰莲华部,配莲花也。
三、自利利他,理智平等,究竟圆满,曰佛部,配佛。
大日经三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一曰:「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一部以此三句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三句义中悉摄一切佛法。(中略)佛已开示净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中略)当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为此三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异辙。」此三句摄于金刚萨埵种子(吽)之一字。其故,以字体之字,为因之义,当于菩提为因之句,字之三昧点为行,当于大悲为根之句,(么)字之大空点为究竟之果,当于方便究竟之句也。吽字义曰:「虽千经万论亦不出此三句一字,其一字中所开因行果等准前思之。」
(名数)大日经一曰:「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一部以此三句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三句义中悉摄一切佛法。(中略)佛已开示净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中略)当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为此三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异辙。」此三句摄于金刚萨埵种子(吽)之一字。其故,以字体之字,为因之义,当于菩提为因之句,字之三昧点为行,当于大悲为根之句,(么)字之大空点为究竟之果,当于方便究竟之句也。吽字义曰:「虽千经万论亦不出此三句一字,其一字中所开因行果等准前思之。」
大正句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即中阿含蜱肆王经也。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即中阿含蜱肆王经也。
五苦章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
(经名)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
不坏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阿之一字。以此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也。大日经二曰:「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句。」
(术语)称阿之一字。以此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也。大日经二曰:「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句。」
六句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胜论本师所立,至末师而为十句义。(参见:胜论宗)
(名数)胜论本师所立,至末师而为十句义。(参见:胜论宗)
六字章句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与六字章句陀罗尼同。
(真言)与六字章句陀罗尼同。
六字章句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三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三證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于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系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三宝,三称我名,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此三义,观音经疏记荆溪师之说也。然依凤潭师之考證,则此说大非。曰:经中所说三章句之第一章句,有安荼詈,般荼詈之六字;又第二章句,有此六字;时第三章句,为释尊自说,咒之首句,置多侄多(说咒曰)之语,直下曰安荼詈般荼詈。可知以此六字为真言之体,馀句皆为转释此六字者。安荼詈般荼詈即安那般那观,入出之数息观也。依此数息而定止一心,故得除灭一切之灾厄。且所谓六字章句非独限于此经之咒,六字咒经有多本,即六字神咒王经(失译),外道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及诸善人时,如来以怜悯之故,说六字神咒王经,咒曰:安陀隶,钵陀隶。及阿那,阿那夜(是遗去遣来数息之句义也),皆为灭恶咒。又有六字咒王经(失译),为前之异译,咒句亦同。又有一本之六字大陀罗尼咒经(失译),全与上二本同,云佛住耆阇崛山中(楞严住祇洹时),长老阿难为旃陀利女咒术所收(具如摩登伽经头谏经等所说),白佛言:我今强为他收去,佛告汝当受持六字大咒。咒曰:斯地梯昙(如他侄他之句),安荼隶般荼隶等,此咒能消诸病,消诸邪术起尸鬼厌蛊之诸难。其他经轨中,有六字章句之陀罗尼甚多。何必强为六道六根等之释。然则以此六字章句,配于六道之六观音等,亦无稽之至也。见观音纂玄记。
(真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三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三證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于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系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三宝,三称我名,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此三义,观音经疏记荆溪师之说也。然依凤潭师之考證,则此说大非。曰:经中所说三章句之第一章句,有安荼詈,般荼詈之六字;又第二章句,有此六字;时第三章句,为释尊自说,咒之首句,置多侄多(说咒曰)之语,直下曰安荼詈般荼詈。可知以此六字为真言之体,馀句皆为转释此六字者。安荼詈般荼詈即安那般那观,入出之数息观也。依此数息而定止一心,故得除灭一切之灾厄。且所谓六字章句非独限于此经之咒,六字咒经有多本,即六字神咒王经(失译),外道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及诸善人时,如来以怜悯之故,说六字神咒王经,咒曰:安陀隶,钵陀隶。及阿那,阿那夜(是遗去遣来数息之句义也),皆为灭恶咒。又有六字咒王经(失译),为前之异译,咒句亦同。又有一本之六字大陀罗尼咒经(失译),全与上二本同,云佛住耆阇崛山中(楞严住祇洹时),长老阿难为旃陀利女咒术所收(具如摩登伽经头谏经等所说),白佛言:我今强为他收去,佛告汝当受持六字大咒。咒曰:斯地梯昙(如他侄他之句),安荼隶般荼隶等,此咒能消诸病,消诸邪术起尸鬼厌蛊之诸难。其他经轨中,有六字章句之陀罗尼甚多。何必强为六道六根等之释。然则以此六字章句,配于六道之六观音等,亦无稽之至也。见观音纂玄记。
文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释经文,谓之文句,或云章,疏,述义,记,释解等。文句之题,如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句,金光明经文句是也,文句者,以释者之句,分别本经之文之义也。又解释经之文文句句,故名文句,有财释是也。但常言文句者,指妙法莲华经文句而言。总即别名也。文句记一曰:「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句谓句读,义通长短。今但以句而分其文,故云文句。」
【三藏法数】
文即字也。依类象形为字,形声相称曰文。谓一切契经,皆以文为身,文成语为句,诠显其义,必藉于文,是为文句。
(术语)解释经文,谓之文句,或云章,疏,述义,记,释解等。文句之题,如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句,金光明经文句是也,文句者,以释者之句,分别本经之文之义也。又解释经之文文句句,故名文句,有财释是也。但常言文句者,指妙法莲华经文句而言。总即别名也。文句记一曰:「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句谓句读,义通长短。今但以句而分其文,故云文句。」
【三藏法数】
文即字也。依类象形为字,形声相称曰文。谓一切契经,皆以文为身,文成语为句,诠显其义,必藉于文,是为文句。
内身观章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以偈颂说内身之不净观者。
(经名)一卷,失译。以偈颂说内身之不净观者。
引摄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摄召句)
(术语)(参见:摄召句)
四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句者如四句偈文,四句分别,四句推捡是也。四句偈文如诸行无常等偈。
(术语)四句者如四句偈文,四句分别,四句推捡是也。四句偈文如诸行无常等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