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0,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毕从古
古世淳(字 太素 世称 医博 )
陈襄(字 述古 世称 古灵先生 )
萧忽古
李古
萧图古辞(字 何宁 )
王道古
乌古乃(庙号 金景祖、景祖 )
赵从古
郭知古
廖正古(字 明远 )
宋迪(字 复古 )
释惟简(别称 宝月大师 字 宗古 )
李谨言( 而改 字 希古 )
其它辞典(续上)
陈宗古毕从古
古世淳(字 太素 世称 医博 )
陈襄(字 述古 世称 古灵先生 )
萧忽古
李古
萧图古辞(字 何宁 )
王道古
乌古乃(庙号 金景祖、景祖 )
赵从古
郭知古
廖正古(字 明远 )
宋迪(字 复古 )
释惟简(别称 宝月大师 字 宗古 )
李谨言( 而改 字 希古 )
人物简介
简介
庆历三年(1043)任夔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任京西路转运使。嘉祐二年(1057)任福建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三年(1051)任寿州知州,嘉祐四年7月卒于寿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4 【介绍】: 宋金水人,字太素。少时得隐者传丹诀、素书,以道术行医,恤孤赒急,人称医博。尝著《禅颂》千余首,又述《五运六气图》、《六十年气候诀》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0 【介绍】: 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全宋诗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等县。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灵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简称影宋本,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集外诗编为第五卷。全宋文·卷一○七七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蒲城县主簿,后知仙居、河阳。嘉祐二年迁太常博士,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时曾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立,奉使契丹,还,出知明州。熙宁二年召为刑部郎中,修起居注,寻知谏院,除侍御史知杂事。踰年为知制诰,还吏部郎中。后出知陈州,旋移知杭州。熙宁八年召还,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迁右司郎中。元丰三年卒。有《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已佚)、文集二十五卷。见《陈先生墓志铭》(《古灵集》附),《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 【介绍】: 辽人,字阿斯怜。趫捷有力。补禁军,召为护卫。恨耶律乙辛狡佞凶暴,屡欲杀之,不果。乙辛知而械系之,考劾不服,流于边。后仍被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古,福建人。仁宗嘉祐间进士(《芮城县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楮特部人,字何宁。有能称。道宗清宁末,擢为北院枢密使,诏许便宜从事。任职数月,所荐引多为重元党与,由是免为庶人。后没入兴圣宫。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官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74 【介绍】: 女真完颜部人,石鲁子。为完颜部第六代首领。稍役属诸部,出重价买铁,制造兵器,势力渐强。受辽生女真节度使之官,称都太师。金太宗追上庙号景祖。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六年(1061)任判大宗正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明远。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初知西安县,有惠政。屡言青苗法不便,忤于当道,遂乞致仕。有《归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复古。宋道弟。登进士第。官度支员外郎、司封郎。工画山水,师李成,运思高妙,笔墨清润。又喜画松。苏轼、沈括皆称之。有《潇湘八景图》。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宝月大师。惟简。字宗古。苏氏。眉山人。于东坡为无服兄。九岁出家。十九得度。二十九赐紫。三十六赐号。师清亮敏达。综练万事。端身以律。物劳己以裕人。人皆高其才。服其心。凡所欲为趋成之。更新其精舍之在成都与𮠁者。凡一百七十三间。经藏一。卢舍那阿弥陀弥勒大悲像四。塼桥二十七。皆谈笑而成。其坚致可支一世。师于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喜施药。所活不可胜数。蜀守制使。皆一时名公卿。人人与师善。然师罕见寡言。务自却远。盖不可得而亲疏焉。少与蜀人张隐少愚善。老泉深器之曰。此子。才用不减澄观。若仕。当有立于世。为僧亦无出其右者。已而果然。绍圣二年六月九日。始得微疾。即以书告于往来者。敕其子孙。皆佛法大事。无一语私其身。至二十二日。集其徒问日早暮。及辰曰。吾行矣。遂化。年八十四。是月二十六日。归骨于城东智福院之寿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