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夏  拼音:dà xià
1.夏禹时代的乐舞。即六乐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颂之。《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2.朝代名:(1)夏朝。亦泛指中国。《文选。扬雄。羽猎赋》:「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兹?』」(2)(西元408~431)晋时十六国之一。匈奴赫连勃勃所建。据有今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及蒙古鄂尔多斯等地。
3.国名。位今内蒙及甘肃西北部。参见「西夏」条。
《漢語大詞典》:有苗
古国名。亦称 三苗 。 尧 、 舜 、 禹 时代我国南方较强大的部族,传说 舜 时被迁到 三危 。有,词头。《书·大禹谟》:“帝曰:咨 禹 ,惟时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孔 传:“ 三苗 之民,数干王诛。”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尚何忧于 共工 ,何畏于 有苗 哉?”参阅文献通考·封建二
《國語辭典》:罗刹(羅剎)  拼音:luó chà
一种能行走、飞行快速,牙爪锋锐,专吃人血、人肉的恶鬼。为梵语rākṣasa的音译。《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非金也,乃罗刹鬼骨。」也译作「罗叉」、「罗叉娑」、「罗刹娑」。
《漢語大詞典》:罗刹江(羅刹江)
钱塘江 别名。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 边地欲浮。”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浙江潮候:“ 浙江 一名 钱唐江 ,一名 罗刹江 。所谓罗刹者,江心有石,即 秦望山 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
《國語辭典》:龟兹(龜茲)  拼音:qiū cí
国名。汉代西域国之一。
《漢語大詞典》:西楚
(1).古地域名。 三楚 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夫自 淮北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此 西楚 也。” 南朝 梁 沈约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进不能闲诗 西楚 ,好礼 北河 ;退无以振采六条,宣风万里。”参见“ 三楚 ”。
(2).古国号。 秦 亡, 项羽 自立为 霸王 ,有 西楚 、 东楚 与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国号“西楚”。《文选·邹阳〈上书吴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项羽 自号 西楚霸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外罹 西楚 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國語辭典》:三楚  拼音:sān chǔ
地名。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其说有二:(1)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称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称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称为「南楚」。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2)南楚、东楚、西楚分别指江陵、吴、彭城。《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國語辭典》:南诏(南詔)  拼音:nán zhào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漢語大詞典》:无肠(無腸)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淮南子·墬形训》:“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无肠 民。” 高诱 注:“﹝ 无肠 等﹞皆北方之国也。”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唐 白居易 《山游示小妓》诗:“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宋 苏轼 《张子野买妾》诗:“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 南刺史已无肠。”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谁念我,今无肠。”
(3).见“ 无肠公子 ”。
《國語辭典》:无肠公子(無腸公子)  拼音:wú cháng gōng zǐ
螃蟹。《抱朴子。内篇。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唐。唐彦谦〈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分類:
《國語辭典》:安息  拼音:ān xí
1.安处閒逸。《诗经。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2.安歇、休息。《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老残游记》第六回:「旱路劳顿,天时不早了,安息罢!」
3.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转用语。如:「他已经安息了!」、「我会继承您的遗志,您放心安息吧!」
4.国名。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到安息,后遂有往来。与中国交通颇早,佛教兴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国传教。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也称为「帕提亚」。
《漢語大詞典》:龙鱼(龍魚)
(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貍。一曰鰕。” 郭璞 注:“或曰:龙鱼似貍,一角。” 郝懿行 笺疏:“龙鱼, 郭氏 《江赋》作龙鲤, 张衡 《思玄赋》仍作龙鱼……貍当为鲤,字之譌。” 袁珂 校注:“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説中人鱼之类也。”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鵠。” 元 吕诚 《南海口号》之二:“船来争市龙鱼鮓,客至先需荔子盘。”参见“ 龙鲤 ”。
(2).古国名。文选·张衡〈思玄赋〉:“超 轩辕 於西海兮,跨 汪氏 之 龙鱼 。” 张铣 注:“ 轩辕 、 汪氏 、 龙鱼 ,皆国名。”
(3).道教符箓。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龙鱼字 暘谷 传书,蝌蚪文传桑授道。”
《漢語大詞典》:龙鲤(龍鯉)
指穿山甲。又称鲮鲤。文选·郭璞〈江赋〉:“龙鲤一角,奇鶬九头。” 李善 注:“山海经曰:‘龙鲤陵居,其状如鲤。’或曰:‘龙鱼一角也。’”按,今本山海经·海外西经作“龙鱼”,《海内北经》作“陵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鲮鲤
《國語辭典》:回回  拼音:huí hui
1.迂回转折的样子。唐。杜甫〈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2.每次。唐。王建〈乌夜啼〉诗:「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3.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有施
(1).古国名。 夏 代 喜 姓之国。国语·晋语一:“昔 夏 桀 伐 有施 , 有施 人以 妹喜 女焉。” 韦昭 注:“ 有施 , 喜 姓之国。 妺喜 ,其女也。”
(2).借指 妺喜 。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西施有施》:“ 乌程 董遐周 戏成一絶云:‘君王不比 鴟夷子 ,载得 西施 笑 有施 。’”
《漢語大詞典》:都卢(都盧)
(1).古国名。在 南海 一带。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选·张衡〈西京赋〉:“非 都卢 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 李善 注:“汉书曰:自 合浦 南有 都卢国 。《太康地志》曰: 都卢国 ,其人善缘高。” 晋 傅玄 《正都赋》:“ 都卢 迅足,缘脩竿而上下。”
(2).借指 都卢国 人。 唐 元稹 《再酬复言》诗:“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鬭敌 都卢 。”
(3).古代杂技名。今之爬竿戏。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都卢 ,国名也。’ 李奇 曰:‘ 都卢 ,体轻善缘者也。’”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都卢,缘高戏也。 都卢 ,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 清 丘逢甲 《书事迭前韵》之四:“都卢场闢万人观,民力东南近已殫。”
(4).微笑貌。 清 钱谦益 《宋玉叔〈安雅堂集〉序》:“羣儿论雹为珠,论珠为雹,喧呶聒耳,都卢一笑而已。” 清 钱谦益 《尹孔昭墓志铭》:“间有妨难,都卢一笑而已。”
(5).统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 张郎 太贪生,一箭射两垜。’十娘则谓曰:‘遮三不得一,觅两都卢失。’”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宋 贺铸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 鄱阳 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卢属 谢公 。”
《漢語大詞典》:有男
古国名。后用作姓氏。有,词头。史记·夏本纪论:“ 禹 为 姒 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 夏后氏 、 有扈氏 、 有男氏 。”
《國語辭典》:大秦  拼音:dà qín
1.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参见「罗马帝国」条。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2.五胡十六国之前秦、后秦,均称为「大秦」。
《漢語大詞典》:蜀王
(1). 蜀国 的君主。 蜀 ,古国名。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扬雄 《蜀本纪》:“ 武都 人有女, 蜀王 纳以为妃,疾卒,葬於 成都 ,作石镜一枚,以表其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显王 之世, 蜀王 有 褒 汉 之地。因猎谷中,与 秦惠王 遇。 惠王 以金一笥遗 蜀王 ,王报珍玩之物。”
(2).指 唐玄宗 。 安禄山 反, 玄宗 奔 蜀 ,人称 蜀王 ,含讥刺意。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 蜀王 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唐 王涣 《惆怅诗》之五:“ 蜀王 殿里三更月,不见 驪山 私语人。”